万青云
西关市楼北街中段有座龙神庙,俗称龙王庙,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修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庙内大殿三楹,前有卷棚,有偏殿,有南北厢房、山门、钟鼓楼。庙对面有乐台一座。殿内供龙王、龙母。
宋徽宗曾下诏封五神龙王爵:青龙为“广仁王”,赤龙为“嘉泽王”,黄龙为“孚应王”,白龙为“义济王”,黑龙为“灵泽王”。龙神庙供的是白龙义济王。两旁侍卫有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在清康熙进士梁昆庆撰《建龙神庙碑记》中说:在建庙之前,凡遇龙神祭期,进行设坛祭祀,知县张其则来清徐上任后,每年亲自来祭,并捐资。几年后,积金较多,经理纠首便请示修建龙神庙,知县许之,康熙四十四年便建成神庙与乐台,适逢干旱,均在庙祭祀,大雨降了一昼夜,群众便觉得建龙王庙灵应了。庙中还置龙神坐像,凡遇干旱或起虫灾,村民们都将龙神抬入地中祭祀,望龙神救助于人民,乾隆年间,西关组建炒米社。发展炒米事业,炒米社就驻扎在龙神庙内,龙神庙有损,炒米社组织了一次修缮。
解放后,龙神庙被粮食部门占用,拆掉山门,钟鼓楼,改为方形大门,乐台也拆除了,不过正殿、偏殿的模型还在。每年端午节,村民们在庙祭祀龙王,并设立庙会、唱戏、十分热闹,这天家家做凉糕、包粽子、大人喝雄黄酒,小孩子们佩戴香荷包,驱邪扶正,都很高兴,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如今该庙又扩入了清源水城的新建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