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化*生活总第4239期 >2025-02-21编印

所见即山海所增皆彩页
——自驾携双宝四川游
刊发日期:2025-02-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李玉婷
   都说“不至巴蜀,不识中国”,这次我们自驾游来到了全国松弛感最强的省份四川。1300公里的路程,我们选择了开车前往。每次自驾游身边朋友总会说,你们带孩子多累呀还不如坐飞机去,我俩总是乐呵呵地说还年轻开得动。
   旅行真正的快乐不在于目的地,而在于它的过程。
   这几年自驾游是我们带孩子比较喜欢的出行方式,与乘坐飞机相比,自驾更自由和灵活,不必受限于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时间,能够在旅途中随时停下来休息、玩耍或者探索新的景点,也让孩子们在旅途中体验和成长。这种更深入的旅行体验的确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和时间,但这正是自驾游所吸引我们的独特魅力所在。
   每每在自驾的路上,所见所闻总让我的内心无法平静。曾自驾走过很多地方,这次走到四川,当穿越超过10公里的群山隧道,看见密布在陡峭悬崖上的电塔电缆,孩子们好奇地看着外面的景象问东问西,我内心不禁泛起了疑问,大山里修这样一条公路,挖这样一条隧道,投入多少人力物力,为什么要修呢? 一直走到大山深处,看到山连山密布着的电塔电缆是把电输送到山谷里的,而山谷里藏着一个只有十来户房屋的村庄,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指给孩子们看这些大山深处的房屋,那些冒着炊烟的地方。曾经的这里不通路,不通水电,无人问津的山里人憋屈地在这个偏远的山沟沟里过着落后且不便的原始生活,正是因为这些路,这些隧道,这些电网,才让这里的人有机会从深山里走出来,这些是为他们架起改变命运的天梯。好像一下明白了为什么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也仿佛看到中国人愚公移山的精神,中国人走出去的意志怎么能被一座山,一条河阻挡住呢?即使在那个缺乏现代化机械的年代,先辈们仅依靠着一根钢钎,一把铁锤,一辆推车这些传统工具,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用手凿,用肩扛,用脚丈量,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翻越一座又一座山,硬是用血肉之躯,做到了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让世界惊叹。这些看似平常的路、桥、隧道、电网,也许只是我们车窗外的一道简单风景,而它却蕴含着几代人的坚持和奉献,那是用几千甚至几万人的汗水甚至是生命换来的!
   旅行中所有的不期而遇,都是旅途的意义。
   我们旅行的宗旨是随遇而安,不赶时间重在体验。四川气候温和,竹林茂密,是大熊猫的理想栖息环境,来到四川,熊猫是一定要去看看的。为了不用排队,我们定了快速通道,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心情下就看到了憨态可掬的大熊猫。这些“黑白团子”,或是安静地蜷缩成一团睡觉,或是活泼地爬上爬下,每个瞬间都让人难以忘怀。讲解员也耐心地给孩子们讲了很多熊猫的故事。听着孩子不断重复他听到的熊猫新知识,我想这就是旅途的意义。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我们来到青城山,远远望去,群峰环绕,竹木葱茏幽翠。靠近景区,一股凉气像张结界把外面的炎热挡住,心中不禁暗自惊奇这道教发源地真乃洞天福地。之后又来到都江堰,作为中国的世界奇迹,长城、兵马俑、圆明园这些都只能当作后人观瞻对象,而这两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仍然在发挥着作用。我们找了当地的一名“土导游”,带我们去看了在李冰治理下的都江堰,当我们站在鱼嘴分水堤上,亲眼目睹岷江水被巧妙地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灌溉农田,外江排洪泄沙,不禁为古人的智慧和勤劳所折服。孩子更是听得津津有味,对古代水利工程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和敬畏。四川加上重庆有一亿多人,在这多山的犄角旮旯里能塞这么多人,就像一个微缩中国,都江堰水利工程居功至伟。说是都江堰滋养了千年成都,一点都不为过。
   假期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到了回程的时间,很喜欢张嘉佳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说过的一句话:“就算过几天就得回去,依旧上班,依旧吵闹,依旧心烦,可是我对世界有了新的看法。就算什么改变都没有发生,至少,人生就像一本书,我的这本也比别人多了几张彩页。这就是旅行的意义。”我想自驾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