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徐徐
李家楼是我县较大的山村,喜欢山村的我,对李家楼更钟情一些。正月初四,想到李家楼看看,在匆匆一瞥间,感受村里一个拐角的年味儿。这么大的村庄,要读完,就得静下心来慢慢品。
从山脚下的兴盛街向山而行,远山如黛,彰显冬日的空旷。街道两边,家家户户红灯高挂,映着山村小院。路边停放的小车比平时多,走亲戚的人也多,烟火味点燃了村民们的生活希望和激情。巨石之下,山泉水清澈见底,宛如明镜,有水,山村便有了活力。
村民们贴春联时,门口处总要贴“出门见喜”四个字,即便门对面并无墙壁,只有一株树在摇曳时,他们也要将这份美好的祈愿贴在树干,挂在树梢。那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和渴望,总觉得不把这四个字贴上去,心里就不踏实。
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对摔倒的孩子说:“出门见喜,跌倒就起,拾到核桃柿饼”,意在告诉孩子摔倒了别哭,这是喜,看看脚下有好东西。那时的孩子能吃上核桃和柿饼是多么奢望的幸福滋味呀。
看那李家楼的雕楼在老树掩映下,若隐若现,在冬日里和远处的大山融为一体,愈显雄伟。村委会的院门开着,我是第一次进去,原来这雕楼之下有李氏宗祠,看着遍地的烟花爆竹残迹,印证着人们对于宗祠文化的敬仰之情。
我渐渐觉得,宗祠文化并不是一种迷信,是一份敬畏。从哲学上说,它告诉人们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的哲学思考。
这座老宅拆了半个,老树依旧傲然山间,和雕楼相融成画。真是老树无言立,残垣诉流年呀!
村民们街门上有黄红、有对联,更有插着的柏叶,民间有传言,柏叶可避邪,也是人们对美好、平安的祈盼。
有家老宅门上写着“稍可轩”三字,蕴含着主人对其小院觉得“还不错”的想法,是对自己生活的知足感,也是主人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可以想象当时这户村民建起院子时的喜悦心情。
行走于此,留恋于此,这是一次山村年味的感悟,更是一次文化的行走。尽管脚下沾满尘土,但依旧被这里的文化深深熏染,让我沉醉于这个美丽的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