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1
牛宝生
“这一觉睡得美塌了,醒来已过八百年了。”
科技赋能,时空逆向穿越。
800多年前的五花爨弄,破壁而出,金代戏俑“活”了,各行当性格栩栩如生,有的还时髦地讲着现代英语,吹着口哨,他们“打飞的”,游太原,看大戏。2025年央视春节戏曲晚会《活色生香》节目中,馆藏山西博物院的5位金代戏俑乘晋侯鸟尊,低空游太原,越过汾河、迎泽大桥、五一广场、双塔寺、山西大剧院等地,在晋祠水镜台前看了场《长生殿》大戏,看到精彩处,还不时地拍手鼓掌,交头接耳,啧啧称赞。
作为“中国戏曲艺术之乡”的山西,戏曲文化多元而丰富。1959年在侯马市西郊牛庄村发掘的金代董明砖雕墓,在墓室北壁上部砖雕戏台上,有一组精彩的砖雕戏俑闻名于世。它是我国早期戏剧表演艺术的再现。砖雕戏俑,一组5件,高约20厘米,5个戏俑并列一排,均施彩绘,色彩绚丽,形象生动,分别代表着生旦净末丑不同的角色。美其名曰“五花爨弄”。“五”即表演人数为五人。“花”有两种解释:一说涂面,面傅五彩,即花脸之意。一说表演爨国(爨国,又称为爨氏地方王朝,其势力范围主要在今云南、四川南部、贵州东部及越南北方部分地区。《辍耕录·院本名目》载:“宋徽宗见爨国人来朝,衣装鞵履巾裹,傅粉墨,举动如此,使优人效之以为戏。”)人所穿的花花绿绿的戏服。“弄”即表演。
宋金时期,杂剧在山西蓬勃兴起,商业演出广泛流行,演员开始划分行当,并有了相对稳定的服饰和妆扮。乐队的人数和乐器种类以及伴奏曲牌也逐渐固定下来,而这组戏俑正是当时文化的产物。
从侯马馆藏省博物馆,每一次观展,五花爨弄必为一处打卡之地。
让“五花爨弄”金代戏俑动起来、舞起来、飞起来、跳起来、演起来、说起来,参与晚会,在晋祠水镜台观赏上海昆剧团《长生殿·重圆》之【羽衣第三叠】:
领仙旨——【锦渔灯】袅亭亭,现缑岭笙边鹤氅;艳晶晶,会瑶池筵畔虹幢;香馥馥,蕊殿群姝散玉芳。【锦上花】呈独立,鹄步昂;偷低度,凤影藏。敛衣调扇恰相当,【一撮棹】一字一回翔。【普天乐】伴洛妃,凌波样;动巫娥,行云想。音和态,宛转悠扬。【舞霓裳】珊珊步蹑高霞唱,更泠泠节奏应宫商。【千秋岁】映红蕊,含风放;逐银汉,流云漾。不似人间赏,要铺莲慢踏,比燕轻扬。【麻婆子】步虚、步虚瑶台上,飞琼引兴狂。弄玉、弄玉秦台上,吹箫也自忙。凡情、仙意两参详。【滚绣球】把钧天换腔,巧翻成余弄儿盘旋未央。【红绣鞋】银蟾亮,玉漏长,千秋一曲舞霓裳。
用“五花爨弄”金代戏俑的话说,便是“惟愿山河锦绣,共赴盛世重光,宛然活色生香,焕新长生重圆。”
令人倍感温馨的是,我陪伴着年过八旬的老母亲一同观赏。母亲对此喜爱有加,乐在其中,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竟如痴如醉地连续回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沉浸在无尽的欢乐之中。在柔和愉悦的时光里,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情涌上心头。
而小妹,被这昆曲的魅力深深吸引,不停地发出由衷赞美。她轻声细语地赞叹道:是昆曲,霓裳羽衣,轻盈飘逸,令人陶醉。
我们的心灵在昆曲的旋律中交织、共鸣。
搞了几十年诗与远方文旅工作的朋友保华,随即微信发来五花爨弄观大戏的视频,能看出他勃发的激情。
我的朋友志才富有诗意地说:诙谐有趣,集戏曲、雕塑、服饰、建筑、书法多艺术于一体,是古代文化与当代科技的完美融合。
春节的伟大之处,在于一个国家能不分天寒地冻与春暖花开的地域,居然这么自然、情愿、真心实意地加入如此重大的一次盛典,还是每年一次,从不间断,它的凝聚力到底在哪里呢?
这就是家庭中亲情的力量,让中国人能够自觉地遵循着人伦的大道,它大于宗教,大于政治,大于金钱,不管家在穷乡僻壤,还是在灯红酒绿的都市,都要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往家奔,谁也阻挡不住中国人回家过年的脚步。
习俗的认同,是生活状态的一致性体现,长久生活状态的融合,势必形成共同的集体人格,从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这个文化的主脉,就是以家为核心衍生出的亲情之线。一个人即便走到天涯海角,心中都扯着一根无形的线。有多少中国人,就有多少条线,这些线织在一起,就是中国人用情感编织的血脉之网。这种巨大的凝聚力历久不衰,任皇权更迭、王旗易帜,中国人回家过年去滋润亲情的初心始终不改。“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就是中国人对宗族血脉的寻根问祖。
有人曾经担忧过域外的圣诞节、情人节之类的节日,会淡化中国人对自己传统节日的固守。可当人们在春运的当口,站在车站、码头、机场看看那些奔家去的人流,你就知道,心之所向,是怎样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
就算把全世界的节日,都写在日历上,也撼动不了对中国春节的向往。一个融化在文化基因中的传统节日,对这个民族有如此强大的整合能力,多么令人惊叹。我们的春节,是我们对文化的认同、是对文化的自信,是文化自觉汇聚成的民俗、民心、民意。我们的春节,是全世界华人热爱生活、看重亲情的最好体现!
伟大的民族必然诞生伟大的文化,伟大的文化必将凝聚伟大的民族!伟大不是吹出来的,是庞大的族群,经过几千年的磨难锤炼而根植血脉的认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魅力所在!
志才一往深情,滔滔不绝,临了,意犹未尽地指出:春节期间,看社火,赏大戏,一个都不能少;观大片,一部都不能缺,使得电影票房又创新高,称得上意犹未尽,兴高采烈。“五花爨弄”金代戏俑坐镇晋祠水镜台。水镜台的建筑风格非常独特,它集楼、台、殿、阁四种建筑风格于一体。从东边看,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像座楼;下部为宽阔的宫殿形制,它又是殿。从西边看,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面又是宽敞的高台。这种设计将殿楼和卷棚合而为一,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其木雕装饰非常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前台的清代斗拱雕刻精细,富有规律性,雕塑为龙头、凤首、象鼻等不同形体并进行了彩绘。大龙吐小龙、小龙吐珠的雕刻有着深刻的教育寓意,意为活力四射,生生不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教育。而这组“五花爨弄”金代戏俑,呈现在山西博物院的戏曲故乡展厅。
到晋祠水镜台,到山西博物院,回顾那一个檀板丝弦,粉墨氍毹的戏曲文化时代,领略五花爨弄,“靠旗飞扬、容妆华彩”的戏曲盛景和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戏曲文化魅力。不妨赴大常、李青过街戏台,徐沟城隍庙山门戏台,高白、马峪、梁泉参观古戏台,来一个乡村文旅游,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