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1
任宝太
年关将至,游子回归。平时,不管你是在京华谝一口京腔,还是在南粤拿捏几句港调,甚至在海外呜哩哇啦,但一回到故乡,闻见醋香,见到老乡,不由你不现出本相,满嘴的清徐土话。
其实,清徐话一点也不土,相反,却十分的文雅,是汉语族晋语区的核心方言之一,是上古时代的遗存,保留了不少古代汉语的发音。比如古入声字的发音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早已消失,给学写格律诗的人们带来了很多困惑,但在清徐话中却可以很容易地辨识;许多文言文中的雅词,也普遍地存在于清徐百姓的口语中。由于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许多古老的词语已经且必将渐渐淡出人们的书面交流,要记录清徐人讲的方言口语,要么替换为普通词汇,要么用别字代替,准确地书面表达,反而成了难事。
其实,这些词语大部分是有其对应的字符的,都可以在《康熙字典》中找到,只是我们使用少而不为人知罢了。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下面这些平时会说不会写的词语,欢迎大家补充。
虼蚤(gèzǎo),寄生在人身上的善跳跃的昆虫,常与虱子并行。
黑黡(yǎn),人皮肤上的黑点,黑痣。
饧(xíng)面,和好面后静置,使面充分湿润。
搲(wǎ)面,用勺子从器具中取出面粉。
搌(zhǎn)布,一种清洁餐具的抹布。
缯(zèng)辫子,梳扎头发。
茅子,厕所。
燷(lán)调和,炒制调料。
屙一脬(pāo),拉一次屎。
瞀一瞀(máo),悄悄地看一看。
撮(cuō)土,用簸箕铲。如:把那一堆粮食往起撮一撮。
撆(pié)手欢迎,拍手迎接。
踅摸(xué),寻找、侦察。
踀溜(chū),脚滑。
敁掇(diān dūo),用手估重量,引深为分析形势。如:这件事的后果,你要好好觇掇一下。
圐圙(kūluè),蒙古语,大圆圈,围起来的草场,也写作库伦。
擩捺(rǔnà),胡乱塞进去。擩,伸,如:擩出手来。捺,按。
圪蹙(cù),起皱,不平展。
嬹(xìng)的,得意、高傲。
衿(jīn)裤带,系裤带。
胡毝(cai),胡须。
搊(chōu)一下 ,从后面扶或推。
苫(shàn)住,遮盖、蒙上。
潎(piē)沫儿,舀、滤掉水上的沫子。
粜(tiào)粮,卖粮。
籴(liāng)米,买米。
撅(juē)断,折断,如:把那根棍子撅断。
叾(dū子),屁股。
飼気(sìqì),饭菜变质。
吷(jué)人,也写作噘人,骂人。如:日噘人,噘诘人。
礤(cā)子,粉碎蔬菜的工具。
雨潲(shào)窗户,雨点因风而斜洒。
黢(qū)黑,特别黑。
圪厾(dū),用手指点或捅。如:我圪厾了他一下。
焌(qǔ)灯儿,旧时对火柴的称呼,也叫洋火。
劐(huō)开,用刀子割开。
脱垎墼(hújī),用土制作类似于砖的建房材料。
逑势,詈语,骂人形象不好。
袼褙(gēbeì),旧时用碎布浆糊制成的厚布片,用来制鞋。
鈯(tú)嘴笨舌,口才不好。
擗(pì)玉茭子,将玉米穗子从秸杆上扳下来。
觇(dān)起来,抬起头或脚。
敤(kuò)下来,用棍子将树上的果实敲下来。
綰(wǎn)袖子,卷起袖子。
圪蹴(jiu),蹲。
匚罜(fāng zhǔ),看不惯,如看见你还匚罜呢。
恓惶(xīhuāng),可怜。
菢(bù)鸡娃儿,孵小鸡。
咥(dié)面,吃面。如:咥上一碗面。
爊(ao)稀粥,煮稀饭。
纥繨(gēda),绳线不顺打了结,或话语理不清头绪。
戥(děng)当,比划、丈量。
熰(ǒu),烧焦。如:火太大把饭熰了。
谝(piǎn)也读piè,吹嘘、胡说、闲聊。
褿(cāo),清徐多读zāo衣服脏了。如:湿褿,洗不干净。
煠(zhá),一种烹饪方法,俗写作炸。如:煠油糕。
荷(hè),清徐一般读hě,动词,拿、带、扛。如荷东西。
肆筵(sìyan),红白喜事摆席待客。
坌(bèn),灰尘落入眼中。如不小心坌了眼了。
瞭(liào),看望。如:某人病了,我去瞭了瞭他。
熥(tēng),馏,加热食物。如晚饭吃的是熥面。
兀(wù),指示代词,那。如兀一个人、兀块东西。
蚂蚍蜉儿,蚂蚁。
羯(jié)羊,煽过的公羊。
羝(dī)羊,未煽的公羊。
勾芡(qiàn),粉面拌好的汤料,借指人愚蠢。如:兀块娃娃脑子里沟芡的了。
脓眵(néng zī),眼屎。
漾(yàng),抛掷,丢弃。如把垃圾漾了。
揳(xiē),敲、揍。如:我一砖头揳死你。
揞(ǎn),用药沫或其它东西堵住缺口或伤口,引深为把事态控制住。如:快用药棉把伤口揞住;费了好大劲才把这件事揞住。
掆(gàng),磨刀。如:刀儿不快了,去石头上掆几下。
胋(tian),味道淡或未调五味的食物。如:这拌汤放的盐少,胋得不行。
漤(lǎn),去除柿子的涩味。如漤柿子。
栨蟯(cìnáo),身体某部位发痒,引深为不听话、乱提要求。如:这块娃娃真栨蟯了,一点点也不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