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醋都*文苑总第4231期 >2025-01-24编印

清徐年味记忆
浆葡萄,清源的独特味道
刊发日期:2025-01-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牛丽荣
   清源,这片土地与葡萄的缘分,可追溯至两千多年前。自古以来,这里便是葡萄的盛产地,悠悠岁月里,葡萄藤在清源的土地上扎根、蔓延,见证了无数个春夏秋冬的更迭。每到收获的季节,串串饱满的葡萄挂满枝头,宛如大自然馈赠的紫色宝石。
   种葡萄的农户们,每到秋季,都会将收获的葡萄小心地储存在温度湿度都适合的阴凉房间里,在过时过节的时候,再拿出来,以一个好价钱售卖。然而,再好的葡萄也有被挑选剩下的,那些放得久、散落下来的葡萄,经过时间的催发,便成了浆葡萄。
   浆葡萄,它们不再有初摘时那紫红色的鲜艳光泽,原本紧实的外皮变得发黄,且软软的,毫无弹性,轻轻一摸,皮便会脱落。但当你将它放入口中,奇妙的滋味便在舌尖散开。初尝时,带着一丝微酸,那是发酵赋予它的独特气息,紧接着,丝丝甜意涌上心头,回味悠长,还带着一抹清凉,仿佛将整个秋天的清爽都浓缩在了这小小的果实之中。
   在过去,人们对浆葡萄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源于生活的窘迫。平日里,葡萄价格不菲,对于囊中羞涩的百姓来说,那是一种难以企及的美味。而浆葡萄,以其相对低廉的价格,成为了人们解馋的选择。只需花上三角两角,便能在西门菜市坡上买上一碗浆葡萄,既能满足对葡萄的渴望,又不会给拮据的生活增添太多负担。
   我的外婆,一生节俭,她对浆葡萄有着特殊的偏爱。小时候,每当葡萄中出现浆葡萄,我们总是毫不犹豫地想要扔掉,可外婆总会在一旁念叨,说这浆葡萄很好吃,吃了最能打凉下火,可不敢扔。那时的我们,根本无法理解外婆的想法,总是挑挑拣拣地把好葡萄吃掉,然后将剩下的浆葡萄留给外婆。外婆却总是心满意足地接过,细细品尝着这份我们眼中的“残次品”,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时光匆匆,我告别了童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每一个冬天,我总会联系老同学,购置几箱清徐独有的古法保存的龙眼葡萄。这种古法保存的葡萄,带着岁月沉淀的韵味,当然,一串葡萄中也少不了会有几颗浆葡萄。孩子们吃葡萄的时候,和曾经的我一样,看到浆葡萄就会毫不犹豫地扔掉。我看着那些被丢弃的浆葡萄,心中涌起一股别样的情愫,我告诉孩子们:“这是浆葡萄,打凉下火,能吃。”然后,我轻轻地拿起一颗,放入口中,那熟悉的味道瞬间在口腔中散开,刹那间,仿佛时光倒流,我又回到了小时候。
   曾经,我对浆葡萄的味道完全无法接受,觉得那微酸的发酵味难以入口。可如今,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却能从中品出生活的酸涩与甜蜜,感受到那份来自过去的温暖与眷恋。每一口浆葡萄,那些曾经被忽视的美好,在这一刻,变得如此清晰而珍贵。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市场上的新鲜葡萄越来越多,品种也日益丰富。像老同学家那样古法保存的葡萄却越来越少,这也意味着浆葡萄将会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们真的会不知道何为浆葡萄,这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独特味道,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
   想起清源人最爱的,这些独特的味道,对于我们这一辈人来说,很多都已经难以接受。它们就像渐渐远去的背影,在时光的长河中越来越模糊。但即便如此,那些与它们相关的回忆,却如同璀璨的星辰,镶嵌在我们的生命里,永不褪色。
   那些一家人喝着熬了青菜的和子饭的满足,我又喝到了酸香的粉渣渣的欣喜,外婆品尝浆葡萄时的惬意,都成为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尽管青菜、粉渣渣、浆葡萄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彻底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但它所承载的回忆,所蕴含的情感,将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