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文化*生活总第4226期 >2025-01-13编印

乡村年味
刊发日期:2025-01-1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阎旺芝
   在我的清徐老家,过年的脚步从冬月下旬就响起了。不知从什么时候流传下来的乡俗,腊月初一这天,人们都要吃炒“麻麻豆豆”。其中的麻子是一种油料作物,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但人们还是习惯这样说。人们说,初一吃了炒,一年到头身体好。
   临近腊月,街上卖爆米花的摊位前就排起了长队,“嘣嘣”的爆响声让孩子们激动得又跳又叫,摊位附近白雾腾腾,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香甜味。很多人家要爆大米花,做一种叫麻粘的甜食。儿时见过妈妈做麻粘,先支一口大铁锅,把白糖放锅中小火炒化,大米花中加入少量黄豆和花生米,倒入大锅中迅速翻炒,待其均匀粘上糖浆后趁热盛出,放入一个特制的木框中按压平整,稍凉后切成小块,就是一道美味小吃。家里没有模具的就直接放在大案板上,用铲子按压紧实。讲究些的人家会有各种模具,类似打月饼用的模子,可以把热米花填到模具里压实,拓出宝葫芦、小狗、小猫、小鸡等各种形状。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零食,香甜酥脆,也是正月里待客的茶点。
   街上爆米花的声音接连不断,院子里,炒豆子的人也忙碌不停。黄豆、玉米等炒制起来比较费时,一般都是街坊邻居几家合伙,在院子中间的空地上现垒柴火灶,支上大铁锅,用细沙炒制。炒好后,连沙带豆子倒进大盆中,用铁筛一筛,沙子和黄豆就利索地分开了。用细沙炒出的豆子受热均匀,也不容易焦糊,口感更香也更酥。
   炒黄豆还有个快熟的办法,就是提前一两天用水泡发,泡好后放在院子里。第二天盆子里的水和黄豆就冻成一大块结实的冰坨子。解冻后捞出黄豆沥干水分,再放进热沙里,这样炒出的黄豆格外酥脆。
   然后再如法炮制炒熟玉米,最后还要炒少量的谷子和高粱。村里人把这5种食材混合成一碗“五谷”,等到腊月初一早上,主人要早早起床,端上炒五谷,分别在灶王爷、土地爷、天地爷的牌位前敬上一把,再在院子的窗台上撒一把,最后踩梯子上房,把碗中剩下的炒五谷全部撒在房顶上。这样做一是祈盼来年五谷丰登,二是给过冬的鸟儿们补充营养,给它们提前过节。整个早晨,眼尖的喜鹊就成群结伙地从东家的房顶飞到西家的房顶,叽叽喳喳,快乐无比。呼朋引伴的鸟儿、欢快的叫声和空气中弥漫的香甜气息里,年味就慢慢地浓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