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1
段保明
在二女儿家的日子里,我时常凝视着墙角那台已被收走的平板彩电。不久前,它被一位收旧电器的大妈以80元的价格带走,结束了它在这个家的使命。这台电视,曾是几千元的“大件”,如今却如此“贱卖”,让人不禁感慨。然而,它也确实在角落里默默占据了许久,未曾再被安装使用,仿佛成了时代的遗孤。
回想起我第一次接触电视机的情景,那是在六十年代,学校组织我们去少儿活动室观看。那是一台大屁股黑白电视,屏幕小得如同一本杂志,画面模糊,还伴随着哧哧啦啦的雪花点。尽管如此,当我们看到《新闻简报》和《鸡毛信》时,那份新奇与惊喜仍然难以言表。小人们在屏幕上动来动去,仿佛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时间流转,到了八十年代,我国开始普及电视。那时我刚成家立业,囊中羞涩,还买不起电视。记得审判“四人帮”的新闻播出时,我只能挤在对门糖业烟酒公司的小会议室里,与众人一同观看。人潮涌动,水泄不通,我甚至需要抱着孩子、踮着脚尖才能勉强看到屏幕。
后来,随着生活的改善,我们搬进了新的排房,终于凑钱买了一台“春笋牌”14寸黑白电视。那一刻,我们告别了蹭电视的日子,心中充满了喜悦。九零年底,我们搬到了新建的楼房,电视也换成了18寸的中外合资东芝电视。十多年后,再次搬家至晋华街16号楼时,电视又升级成了24寸彩电。
欲望总是随着日子的好转而不断膨胀。当生活越来越好时,我们又开始不满足于现状,将24寸彩电换成了50寸的海信平板电视。然而,由于拆迁我们搬到碧桂园时,老伴却劝我别再追求潮流了,凑合着看就好。于是,那台50寸的电视便成了我们新家的“常住居民”。
然而,时代在变,生活在变。如今的年轻人已经不再热衷于购买电视了。他们家里摆放的是投影仪,用来看电影、追剧。我的大女儿和二女儿也都将家里的电视送给了婆婆家。二女儿还笑着说:“本想着给你安装个电视,让你来看看新闻、体育节目,但你又不常来,所以还是赶紧打发了吧。”
一段时期,我热衷于观看CBA比赛。女儿用投影仪播放比赛画面,清晰亮丽,仿佛身临其境。从黑白到彩色、从大屁股到平板、从电视到投影仪……这一路走来,我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改善。然而,在这一路丢弃的过去日子里,我们也握住了新鲜的今天。电视机的变迁,正是我们时代与生活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