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版:清徐*要闻总第4221期 >2024-12-30编印

清徐经济开发区:打造煤基新材料产业高地
刊发日期:2024-12-3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图片1
图片1

  编者按:2024年,我县矢志不渝地锚定“建设中心城奋进新征程”目标,以锐意进取的精神和实干创新的作风,全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清徐新篇章。值此年终岁末之际,为全面展示我县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在过去一年中的工作亮点,本报特推出系列报道,带大家回顾并了解各级各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取得的新进展与新成效。
   作为山西省煤基新材料示范基地,清徐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正以蓬勃的发展态势引领着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该园区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现有29家企业,2023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57.6亿元,2024年前三季度更是完成了360.93亿元的产值,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清徐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荣获了全国“十四五”时期重点支持的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全国绿色工业园区等称号,并成功入选全国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期)。园区以现代煤化工为主导产业,坚定“氢都、碳谷、溶剂之城”产业定位,通过强龙头、延链条、建集群,构建了氢能、煤基新材料等产业链条。同时,建立“研发在外地、产业在本地”的科创飞地模式,依托市域产教联合体,设立科创基金和保障资金,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并推出22项人才政策,搭建“顶级专家+领军人物+骨干力量”人才梯队,培养科研及专技人才800余名,建成千套人才公寓,吸引人才助力转型升级。
   将深化改革作为产业集聚的前提保障。园区围绕省级县管体制,创新“县区融合”模式。一是组织融合,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资源解决基础设施等问题,如投资近百亿建设路网及配套管网;二是架构融合,县政府主要领导兼任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直管产业园,党工委成员包联镇村,强化资源统筹协调。三是职能融合,相关部门在园区设执法中队,由管委会统一领导,形成党政共管、县区融合的工作格局。
   将循环联动作为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园区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等方针政策,凝聚美锦、梗阳、亚鑫、三强等民企和潞安太化等国企,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以1100万吨焦炭所产化产品为基础,美锦利用焦炉煤气,打造焦炉煤气-高纯氢-加氢站-氢燃料汽车运输等氢燃料“制储运加用”产业链;梗阳利用煤焦油,打造煤焦油沥青-沥青基碳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链;潞安太化利用粗苯,打造苯-精苯-己二酸、己内酰胺-尼龙6、尼龙66产业链;亚鑫利用剩余原料,打造甲醇、合成氨-DMC/EMC/DEC-电解液溶剂产业链;三强新能源以“新质生产力”为核心,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形成以“煤焦油深加工+炭黑生产+尾气发电”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项目间、企业间“首尾相连、吃干榨净、循环利用”。
   将创新驱动作为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园区坚持“四化四一流”的高标准,即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成化以及装备、环保、能耗、效益均达一流。在理念上敢为人先,率先在全省范围内淘汰所有4.3米以下焦炉,通过整合太原地区产能,实施“上大关小”策略,为全省焦化行业的转型升级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在技术层面上追求卓越,选用顶尖设备,实现自动化控制,不断优化全产业链资源利用率,已达到全国行业的领先水平。在服务上持续优化环境,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实现95%以上审批全程网办。
   将团结协作作为做大做强的关键支撑。园区民企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在废物利用上合力投入7亿元,建成全国首家焦化废水零排放污水处理厂,将处理后废水按来水比例返回上游企业复用。同时,在运输环节共同出资12.61亿元建设专用铁路及配套设施,实现“煤不露天,焦不落地”清洁运输。企业污染物排放远低于超超低标准,颗粒物0.9mg/m3、二氧化硫10.76mg/m3、氮氧化物28.05mg/m3,园区空气质量稳步提升,综合指数同比优化8%。
   将安全生产作为行稳致远的制胜法宝。园区依托“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快推进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工作。2年投入16亿元,完成了四至范围内的村庄拆迁、非化工企业退园搬迁和特勤消防站、安全技能实训基地、危化品停车场、封闭化管理、智慧园区平台等硬件设施;同时,聘请省部级专家“定期体检”“随时问诊”,形成“安全管家+省部专家”隐患排查整改机制,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