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甲书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身体总是格外虚弱,以至于到了四五岁的年纪,还有尿床的困扰。而每年的农历七月十四,是西谷村热闹非凡的庙会日子。那一年,父亲和我怀揣着一份特别的期待,踏上了前往姑姑家的路途,目的不仅是为了赶会,更是为了请戏班唱戏庆祝,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带我去见一位传说中的神医——湿足先生,以求根治我尿床的顽疾。
那时的西谷村,位于河流的另一侧,需通过东木庄的渡船方能抵达。一路上,我的心情既紧张又兴奋,想象着那位被称为“湿足”的先生究竟是何等模样。抵达西谷后,庙会上的摊位琳琅满目,道路两旁被各式各样的物品和人群挤得水泄不通。我们在姑姑家安顿下来后,父亲便迫不及待地向她说明了此行的真正目的。
不久,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汉被请到了我们面前,他便是传说中的湿足先生。我心中不禁有些疑惑:这位先生明明穿着鞋子,为何会被称为“湿足”呢?但更令我好奇的是,他究竟有何等医术,能治愈我多年的尿床之症。
先生拉起我的手,仔细端详了一番,然后缓缓说道:“孩子是缺痹,而非有痹。”我虽不明其意,但能感受到他话语中的权威与自信。据说,痹是一种病症,有痹的孩子需在左手上割下一块肉以驱邪,而缺痹的孩子则需将这块肉服下,以补全身体之不足,这便是所谓的“补痹”。回家后,我按照先生的吩咐,喝下了一块指甲盖大小的淡黄色薄片,神奇的是,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尿过床。
然而,好景不长,我上二年级时,又遭遇了另一个困扰——流鼻血。起初,还能用棉球堵住,但渐渐地,连老师也束手无策了。有一次,鼻血如泉涌般流出,堵住鼻子后,竟从嘴里溢出,流了半小盆才止住。父亲焦急万分,四处打听止血的良方。最终,还是那位湿足先生给出了办法。
那天,母亲端来一碗药,告诉我:“你把这碗药喝了吧,喝了就不流鼻血了。”我虽有些迟疑,但看到母亲那充满期待的眼神,还是勉强喝了下去。母亲告诉我,这药来之不易,为了配这药,家里不仅用光了锅底灰,还向邻居家借了一些,又向养蜂人买了蜂蜜。果然,自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流过鼻血。
如今,虽然湿足先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的高超医术和仁慈之心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我时常怀念起那段被他治愈的时光,更希望他的治病绝学能够传承下去,造福更多的患者。愿湿足先生的在天之灵安息,愿他的医术能够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