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化*生活总第4210期 >2024-12-04编印

在未名湖畔打卡
刊发日期:2024-12-0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段保明
  在朋友的热情相邀下,我有幸踏入了中国顶尖学府——北京大学的校门。迎接我们的是比我小几岁的吾海,他既是我们的导游,也是我们的摄影师,背着沉甸甸的摄影器材,早已在北大东门等候多时。随着地铁4号线的缓缓停靠,我们一行人踏上了这片充满神秘与向往的土地。由于北大的知名度,参观需提前预约,且人数限制在四人以内,身份证验证的复杂程序,更增添了几分探访的庄重与期待。
  穿过东门,映入眼帘的是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室和绿树成荫的体育场所,它们与不远处那座古朴典雅的博雅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博雅塔,这座历经北周初创、多次毁损与重建的古塔,如今静静地伫立在未名湖畔,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与学府的辉煌。塔门紧锁,仿佛老者紧闭的心扉,隐藏着岁月的秘密与智慧的光芒。
  未名湖畔,火红的枫叶在微风中摇曳生姿,金黄的银杏叶铺满小径,每一步都踏出了飒飒的声响。年轻人们欢笑着,捧起一把把落叶,迎风撒向远方,吾海则用镜头捕捉下了这些欢快的瞬间,定格成永恒的记忆。不远处,图书馆内人头攒动,书香四溢,浓厚的学术氛围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感受到对知识的无尽渴望与追求。
  朋友笑着告诉我,“一塌糊涂”其实是北大三大地标的谐音:“塌”指博雅塔,“糊”指未名湖,“涂”则是指这座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这样的说法既有趣又形象,让人对北大的印象更加深刻。
  我们漫步至南门,那扇在电视屏幕上无数次出现的校门,毛主席在1950年亲笔题写的“北京大学”四个大字遒劲有力,熠熠生辉。沿着正门往北走,拱桥、花坛、松柏、翠竹交织成一幅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古色古香的小红楼更是引人注目。这里是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办公场所,虽然谢绝参观,但那份庄严与肃穆却让人心生敬意。
  相较于千篇一律的现代建筑,我们更偏爱那些承载着历史与回忆的旧建筑。朋友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带领我们走进了燕南园——这片未名湖以南的“园中之园”,也是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历史见证地,更是百年来大师辈出的“大师之园”。洪业、翦伯赞、周培源、马寅初、陈岱孙、冯友兰、汤用彤、王力、朱光潜、侯仁之、吴文藻、冰心等大师都曾在此居住与讲学。在这里,我们仿佛能听到那些年代久远的故事,感受到大师们的风采与智慧。
  多半天的参观,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座皇家园林之中,又仿佛在阅读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籍。北大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座精神的殿堂,它蕴藏着无尽的精神财富与陶冶情操的灵丹妙药。对于我这个才疏学浅的人来说,这里的一切都让我仰望与敬畏。正如女儿所说,即便没有机会在这里求学,但来这里嗅嗅书香味儿,沾沾灵气,也是一件十分美好的事情。
  黄昏时分,晚霞映照着波光粼粼的未名湖,文创流动窗口前游人如织,大家争相购买着北大辉煌历史和百年校庆的纪念品,希望将这份美好的记忆永远珍藏。在北大未名湖畔打卡的这一天,我们在燕南园留下了足迹,在心里种下了对知识的渴望与对美好的追求。这份清香,将久久不散,伴随着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