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希忱
刘祚长(——1652年——),山西清徐县城南三人(今清源镇南营留村),幼年聪颖好学,满腹经纶,于顺治壬辰(1652年)考中进士,授于湖广宜城县知县。当时,宜城是水路要道,交通发达,支应差役极多,经费开支大,百姓负担重,生活极其困难。刘祚长赴任之后,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开源节流,扶绥有法,极力改善民计民生,受到百姓的交口称赞。因他为官清正廉明,,政绩斐然,被朝廷调入京城,升任户部主事。期间,他小心从事,竭力尽职,受到上司的赏识,遂命他监察通州仓务。因清理仓务成绩显著,又提升他任山东北海道。他到任之后,发现大小官员贪污之风极盛,使得百姓怨声载道。于是他立即大胆起用正直之人,狠刹贪污腐化之风,严惩不法官员,裁处奸弊,杜绝歪风邪气,一时风清气正,受到朝廷和百姓好评。
刘祚长年老退休后荣归故里,恪守本分,在家里继续开办了学堂,奖励提携青年俊才,鼓励后进,为家乡造就了不少人才。
刘祚全乃刘祚长之兄,与刘祚长同年中举。他才思敏捷,博学多才,后授于江南含山县知县。因他为政有方,清正廉洁,受到地方拥戴。时值吴逆之变,祚全奉檄昼夜剿防,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日夜操劳,后立功受奖,一时名盛四方。
刘祚长有弟祚繁,与他同年中举,后曾在外地任职为官,颇有惠绩,一样清正廉洁,官声斐然。
刘氏三兄弟于顺治戊子年同年中举,同在仕途,同样为官清正廉明,受到故乡百姓赞扬。后人把他们家住的刘家巷改称为举人巷,一直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