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悦读*时间总第4202期 >2024-11-15编印

《躁动的无意识》下都是不能说的秘密
刊发日期:2024-11-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阿斯酉
  最近读完了利伯曼博士的《躁动的无意识》,不得不说,这本书给了我不少惊喜。说实话,以前我总觉得“无意识”是个虚无缥缈的概念,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是自己在掌控生活,实际上无意识早已决定了我们如何感知世界、做出选择。
  无意识是怎么影响我们的?
  书里提到,无意识就像是一位藏在幕后的导演,控制着我们的情绪、行为和决策。举个例子,你可能觉得自己在购物时完全是根据需要选购东西,但实际上你买的很多商品都可能是因为广告潜移默化的影响。利伯曼博士详细解释了无意识如何作用于我们的行为模式,并给出了很多生动的生活例子。
  书中的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观点是,我们的大脑通过故事和象征来理解世界。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听的那些童话故事,为什么我们总是能从中感受到某种深刻的含义?这些故事其实是无意识的一种表达。书中提到,像塔罗牌、数字、梦境等元素,都是无意识的具象化表现。当你在梦中遇到某种场景时,可能是在表达你潜意识中的渴望或恐惧。
  从自我认知到人际关系——无意识无处不在
  这本书的另一个重点是无意识和自我认知的关系。我们总以为自己很了解自己,但往往在一些关键时刻,比如面对压力或情感冲突时,我们的行为似乎失去了控制。利伯曼博士指出,这正是因为我们忽视了无意识的作用。我们的大脑喜欢通过无意识来简化决策过程,而这往往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在面对朋友的一句无意之语时,瞬间的情绪反应可能不是来自你的理性,而是长期埋藏在心底的无意识情感。
  无意识对人际关系也有巨大的影响。有一次,我莫名其妙地对一个初次见面的人产生了反感,当时觉得很奇怪,读完这本书后我才恍然大悟:可能是这个人的某个特征唤起了我过去的不愉快记忆,而这个过程完全是在我的无意识中完成的。书中提到,人类的情感和决策大部分是在无意识的层面完成的,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绪和决定。
  无意识并不是“敌人”——它也可以被利用
  利伯曼博士的书中最让我感到兴奋的一点,是他教我们如何利用无意识为自己服务。我们总觉得无意识是个“潜在的敌人”,似乎随时可能让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但其实,通过与无意识“和解”,我们反而能从中获取力量。利伯曼博士提出,我们应该学会接受那些我们并不完全理解的部分,而不是试图用理性去解释一切。
  通过梦境分析、自我反思和冥想等方式,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无意识,进而改善自己的决策和情绪管理。
  这让我想到有一次,我在工作上遇到挫折,情绪特别糟糕,怎么想都觉得自己的判断不是对的。后来静下心来回想,才意识到是自己长期积压的某些不满和情绪在作祟。这正如书中提到的,我们的情感反应往往源自无意识,理解了这一点后,我学会了更理性地处理类似的情绪。
  无意识与个人成长
  书的第三部分“超越自我”探讨了如何通过无意识来实现自我成长。利伯曼博士认为,我们可以通过理解无意识,去超越那些我们曾经以为是“固有”的自我限制。比如,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你会特别抗拒某些事物?这可能并不是你的理性选择,而是你内心的无意识在抵制。书中提到的一个技巧是“冥想”,通过静心的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从而打破内心的障碍,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目标。
  利伯曼博士还借用了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强调了自我与无意识的融合,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通过与无意识的结合,我们不再只是被动的个体,而是能够更加主动地利用无意识中的力量,去实现自己在生活中的突破。这让我想起最近的一个朋友,他通过冥想和反思,彻底改变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从一个焦虑不安的人,逐渐变得冷静沉着。
  生活中的一些反思
  看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开始反思生活中的很多小事。比如,为什么我总会被某些广告吸引?为什么在和某些人相处时总是感到不自在?这些问题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我也学会了如何主动识别和利用这些无意识的反应来提升自己。最近我在处理工作压力时,就通过书中的一些方法来调整心态,比如意识到当我情绪化时,可能是无意识在作怪,而不是事情本身有多糟。
  如果说内容已经足够吸引人,那这本书的设计同样让人印象深刻。封面设计简单却充满深意,用几何图形和渐变色彩暗示了无意识的神秘感。内页设计也非常清晰,排版合理,插图和图表不仅美观,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些原本较为复杂的概念。
  虽然看目录有一些玄学味儿,但只要你不是特别反感这种风格,这书值得拿来翻翻。现在每当我看到别人做出一些看似不合理的举动时,我会更多地去思考背后可能存在的无意识因素,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