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树志
在清源城关迎宪村梁后街,有一位名字响彻武术界的传奇人物——张喜蛮师傅(1932—2016)。他的一生,是对武术无尽热爱与追求的真实写照,其造诣之深,不仅让他在当地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更在大学武术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张喜蛮师傅早年便展现出对武术的浓厚兴趣,他与王辅仁、李国瑞等武术家一同师从李锦文先生,打下了坚实的武术根基。此后,他又拜王步青、王英国等大师为师,继续深造,真正做到了“一处投师,百处学艺”。他的武术技艺涵盖了形意、太极、八卦等多个流派,每一种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令人叹为观止。
回忆起与张师傅的交往,我深感荣幸。他不仅传授给我精湛的武术技艺,更教会了我许多宝贵的人生道理。记得有一次,张师傅笑着对我说:“教你两招,就够你用一辈子了。”这两招,分别是“白马卧道”和“金刀剪”。
“白马卧道”是一招极为巧妙的防守反击技。在与对方交手时,你需迅速卧倒,但这并非简单的倒下,而是蕴含着无穷的变化。你需用一脚勾住对方的脚后跟,另一脚则猛蹬对方的小腿骨。这一蹬,威力巨大,足以令对方瞬间失去战斗力,败下阵来。而“金刀剪”则是一招更为凌厉的攻击技,其威力之大,令人闻风丧胆,足以彰显张师傅武术技艺的高超。
张师傅的武术技艺不仅体现在招式的精妙上,更体现在他对武术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上。他常说:“武术不仅仅是招式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内心的修炼和气质的培养。”这句话透露出他对武术的深厚感情和独到领悟,也让我更加敬佩他的武术修为。
除了武术技艺外,张师傅还精通小周天气功。秋日的一个上午,秋日高照,上午十时左右,于旧城大南门口,我俩骑车偶遇。他摘下帽子,从中取出一张白纸,上面用毛笔工整地书写着小周天气功的口诀:“紧撮谷道向上提,尾闾一抽上夹脊。玉枕难过目视顶,气至丹田听消息。往前又是鹊桥路,十二重楼降下池。久练自成金刚体,百病皆消如童子。”我遵循此口诀修炼多年,深感其益处无穷。至今,我已八十八岁高龄,但浑身无病,精神矍铄。这都要归功于张师傅的传授和指点,他的武术技艺和气功口诀不仅让我强身健体,更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张喜蛮师傅在武术界的知名度极高,他的太极功夫更是高深莫测。1985年秋,当得知杨振鐸大师来清徐传授太极拳并住在东湖饭店时,我和张师傅清早便专门前往拜访。张师傅对杨大师的太极技艺仰慕已久,便提出要与杨大师推推手。然而,由于杨大师刚做了割盲肠的手术,不宜用力,这一幕虽然有些遗憾,但也让我们更加敬佩杨大师的坦诚和张师傅对武术的热爱与执着。
张喜蛮师傅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武术家。他不仅在武术技艺上有着非凡的造诣,更在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上有着极高的境界。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武术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张师傅的武术传播极为广泛,他曾在交城、文水等地开设武馆,传播武术文化。晚年在本县仁义村、南营村也开设了武馆,为更多的人传授武术技艺。1985年在南营开设的梗阳武馆,规模较大,授徒众多,成为当时武术界的一大盛事。路二操任馆长,张喜蛮担任总教练,还从太原请回了李国瑞等名师参加开馆典礼。焦德昌、毕贵儿、罗永亮、武志勇等武术界人士也积极参与其中,共同见证了这一届轰轰烈烈的武术活动。这次活动招收学员近万人,不仅弘扬了武术事业,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张喜蛮师傅的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
清徐县有不少武术爱好者,都曾是张喜蛮师傅的武术弟子。他们向张师傅学艺,不仅学到了精湛的武术技艺,更学到了张师傅那种对武术的热爱和执着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武术修为,更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道路。
如今,每当我想起张师傅时,都会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的教诲和传授让我受益终身,他的精神和品质更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张师傅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武术技艺、气功口诀以及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他是一位真正的武术家、一位伟大的恩师、一位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敬仰的人。
张喜蛮师傅的一生是对武术无尽热爱与追求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武术家。他不仅在武术技艺上有着非凡的造诣,更在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上有着极高的境界。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武术的真谛和人生的意义,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秉承张师傅的教诲和精神,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为自己的人生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张喜蛮师傅的武术精神和人格魅力,让这种精神能够代代相传,永远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