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贯中*文化总第4170期 >2024-08-21编印

栖霞岭(上)
(新编历史剧)
刊发日期:2024-08-2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阎学铭
  剧情简介
  元末,清源文人罗贯中因不满元朝残暴统治,以笔为剑,奋力反元,张贴反诗后出逃,去江南参加了抗元义军。清源罗氏家族因此受了株连,将罗贯中从家谱中除名。
  在江南,因生活所迫,穷困潦倒的罗贯中在杭州西湖畔西栖霞岭以卖诗为生。他在该地意外地结识了《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二人意气相投,得遇知音。罗贯中对施耐庵撰写的《水浒传》非常钦佩,即拜施耐庵为师,并同在义军张士诚账前供职。他曾献计献策,使义军多次击败元军。
  罗贯中为尽早完成抗元大业,建议张士诚应联合朱元璋结成统一点战线,共同抗元。而鼠目寸光的张士诚只贪图个人眼前利益,安乐享受,执意不听罗贯中正确建议,流露出想投降元朝,封爵王位,灭掉朱元璋,自己称霸江南的野心。张士诚诬陷罗贯中里勾外联,图谋不轨,使罗贯中蒙受冤屈,锒铛入狱。罗贯中对张士诚彻底失去信念,退出义军,云游四海收集资料。晚年在河南省鹤壁市许家沟著成了举世闻名的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
  剧中人物
  罗贯中——名罗本,号湖海散人,分别由小生、老生饰
  罗锦——贯中之父,由老生饰
  达鲁花赤——清源城元兵首领,二花脸饰
  师爷——清源城元兵师爷,三花脸饰
  施耐庵——《水浒传》作者,罗贯中的恩师、岳父,老生饰
  施晓琴——施耐庵之女,与罗贯中相伴终生的妻子
  张士诚——一起义军首领,大花脸饰
  张士德——一张士诚之弟,起义军战将,二花脸饰
  张士信——一张士诚之弟,起义军战将,二花脸饰
  贾仲明——戏曲作家,与罗贯中为忘年交,小生饰
  李强一梁山好汉李逵后裔、山大王,二花脸饰
  元朝将领、起义军兵丁、元朝兵丁、农夫、娶亲人、喽啰兵、狱卒等若干人
  场序第一场:反诗第二场:出逃第三场:路遇第四场:拜师第五场:施计第六场:御敌第七场:诬陷第八场:探监第九场:遇贾第十场:著书
  第一场反诗
  (幕启,元朝至正年间秋天,远景为崇山峻岭,白石沟隐现其中。舞台右侧立景为城门楼,上书“清源”二字。街道上冷冷清清,偶有穷苦百姓过往,一派凄凉萧条景象。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身着元朝服装的达鲁花赤高傲地上。师爷随上。)        达鲁花赤:(白)哈哈哈!                         (念)城外青山城内湖,清源正乃好去处。渴了饮的葡萄酒,老陈醋调饭味儿足。夜有佳人来陪伴,但愿此景万千秋。(白)兵丁们!(元兵甲乙同上)        元兵:(白)大人有何吩咐?
  达鲁花赤:(白)传我命令,将全城百姓中所有刀枪剑戟等兵器全部收交县衙。令他们三家夥用一把切菜刀,如有抗拒不交者,以私藏兵器、蓄谋造反论处,捉回县衙,收监下牢。
  元兵:喳!(下)                        (幕后传来农夫卖葡萄的叫卖声)        农夫:称葡萄,白石口磨盘底葡萄,又甜又香。
  达鲁花赤:(白)过来过来,尝尝你的葡萄真甜还是假甜。
  (尝葡萄)嗯,味道还真不错,兵丁们!元兵甲:大人有何吩咐?达鲁花赤:把葡萄担回去,叫弟兄们都尝尝清源特产。
  (兵丁们抢葡萄下)。
  农夫:大人,把葡萄钱给我吧,家里还等钱买米呢。
  达鲁花赤:什么,你还敢要钱?爷爷们辛辛苦苦,保你们清源地面一方平安,吃你的几枝葡萄还敢要钱?我看你是活腻烦了。
  (农夫苦苦哀求无效,无奈地下)                         (远处传来娶亲的鼓乐之声)                         哈哈!今天又是好日子。兵丁们!去看看是谁家娶媳妇,把新娘子带过来我看看。(兵丁们抢新媳妇上,新郎追上)。我看看这小娘子漂亮不漂亮(淫威地强行揭开新媳妇盖头)。哈哈,这小娘子倒有几分姿色。兵丁们!给我拉回去好好看管,今晚我怀抱佳人好好享用。(新郎苦苦哀求,被兵丁赶下)。(元兵惊慌地上)        元兵甲:禀大人,不好了!
  达鲁花赤:何事惊慌?
  元兵甲:城南发现反诗!
  达鲁花赤:什么?
  元兵甲:发现反诗。
  达鲁花赤:快念。
  元兵甲:(念)元兵鞑子豺狼性,入驻梗阳害黎民。八月十五杀鞑子,日亦新来月亦新。元兵乙:报,禀大人,城西发现反诗:达鲁花赤:快念。元兵乙:(念)葡萄味美醋流香,湖光无处不风光。但教元朝快灭亡,还我心中故梗阳。
  达鲁花赤:哇呀呀,好恼、好气,快快传令,将全城所有会识文断字者,不论男女老幼统统捉回县衙,细审细问,核对笔迹。宁错捉一千,也不准放跑一个。
  元兵:喳:(下)        达鲁花赤:这梗阳城百姓,实实可恼可气,不煞煞他们的气焰,唯恐我大元江山难以长治久安。
  元兵甲:报!禀大人,全城能识文写字者都已捉回,只少城南罗贯中一人。
  达鲁花赤:什么什么?只少罗贯中一人?
  元兵甲:正是。
  达鲁花赤:速把他全家老小,凡是能出气的全部给我带上来。我要细审细问,定要查他个水落石出。
  元兵甲:喳:把罗氏全家统统带上来。
  (罗锦全家被押上场)
          罗锦:(念)正在家中读诗文,因何传我到衙门。
  为人不做亏心事,来到衙前心不惊。
  达鲁花赤:你姓甚名谁,从实讲来。
  罗锦:小人姓罗,单名一个“锦”字,是祖居清源城的老住户了。
  达鲁花赤:你有几个儿子?都叫什么名讳?从实讲来。
  罗锦:小人所生六子,依次为才聚、才本、才增、才森、才宝、才仓。
  达鲁花赤:你可会写字?
  罗锦:倒也识得几个。
  达鲁花赤:你把“梗阳城”三字写来我看。
  罗锦:如此小人献丑了(写字)。
  达鲁花赤:请师爷把这几个字仔细核对,与反诗上的字迹是否出自一人之手?
  师爷:(仔细对比)                         (白)初看有点相似,细瞧有所不同。笔画轻重有别,决非出自一人。老爷,细辨这字迹,不是同一人所为。
  达鲁花赤:罗锦,叫你的儿子们每人也写几个字,老爷我要逐个查对。
  罗锦:禀老爷,我的儿子们大都务农,目不识丁。只有二子喜爱读书,识得几字。
  达鲁花赤:你二儿子他叫何名?
  罗锦:他姓罗名本字贯中。
  达鲁花赤:叫你二儿子罗贯中也写几个字来我看。
  罗锦:他昨日出门访友,至今未归。
  达鲁花赤:呀呔,分明是你儿子罗贯中写了反诗,畏罪潜逃。你竟敢在此花言巧语,愚弄本官。你隐匿不报,该当何罪?
  罗锦:(白)(吃惊地)什么什么?我儿写了反诗?啊哟,这这这……这从何说起?(唱)一句话惊得我魂飞魄散,
  这件事实叫我将信将疑。
  我儿他自幼爱舞文弄墨,
  读诗书从没有惹事生非。
  难道说他不顾家法严厉?
  难道说他不懂大元法律?
  写反诗必定犯杀头之罪,
  难道说他的命不知珍惜?
  在这里我不敢巧言遮辩,
  以免的全家人都受牵连。
  盼只盼我儿他平安无事,
  心儿里默默地祷告苍天。
  达鲁花赤:大胆的罗锦听了,命你在三日内交出逆子罗贯中。如交不出嘛,嘿嘿,叫你全家都在刀下做鬼。
  罗锦:这个……
  达鲁花赤:这个什么?快回去找吧!
  罗锦:唉!生此逆子,真乃罗门不幸啊!
  (无奈地下)        达鲁花赤:兵丁们!速传我令,速速画影图形,张贴于各州府县,通令缉拿罗贯中归案,不得有误。
  众兵丁:喳!(切光,幕落)
  第二场出逃
  (紧接前场,黄河岸边,崇山峻岭,芦苇丛生。雷鸣电闪,罗贯中疲惫地手持雨伞艰难上场)。
  罗贯中:(内介板)风啸啸雨蒙蒙寒气袭人,
  山路陡脚底滑举步难行。(上唱)身无衣肚无食饥寒交迫,
  盼只盼早出险境离狼群。
  看前面已来到黄河岸边,
  找渡船到南岸方可安全。(白)船家,船家,快快送我过河。啊唷,这兵
  荒马乱的年代,连渡船都难寻觅,这便如何是好?(唱)连日来奔波在荒郊野岭,
  累的我浑身软头脑发晕。
  狠鞑虏侵中原豺狼成性,
  又烧杀又奸淫天理难容。
  清源城老百姓受尽苦难,
  吃草根啃树皮受罪非轻。
  元朝兵称凶狂非夺即抢,
  众父老受欺辱忍气吞声。
  贯中我七尺男年轻气盛,
  岂能容元朝寇如此横心,
  怎奈我一介书生势单薄。
  挥羊毫题反诗贴在城中。
  疯狂的鞑子兵岂能容忍,
  我今后在清源无法安身。
  趁夜晚逃离了清源地面,
  到江南投义军灭鞑抗元。
  只可怜二双亲年苍高迈,
  儿不能给父母尽孝床前。
  从今后只能在梦中相见,
  为抗元就不能忠孝两全。
  盼只盼能早日平灭鞑虏,
  全家人享太平再得团圆。
  忽闻听战马嘶由远而近,
  莫不是鞑子兵追到河边。
  我暂且深藏在草丛之内,
  施计谋退贼兵莫要延迟。(下)(元兵将骑马上)
  元将:(念)赶赶赶,追追追,从清源追到黄河边。
  人困马乏粗气喘,罗贯中影子也没见。(罗贯中趁机把帽子扣在石头上抛进黄河,发出噗通一声响,溅起水花,元兵惊呼。)        元将:(白)快快,定是罗贯中跳入黄河,快快开弓放箭,别叫他跑了。(众元兵一起放箭。)                            这一下定把罗贯中射死在黄河中了,回城交令去吧。(元兵下。罗贯中上,对着元兵退去的方向发出蔑视的一声冷笑。
  罗贯中:(白)啐!嘿嘿!回去见你娘的鬼去吧!
  (得意地下场)
                             (幕闭)
  第三场路遇
  (幕启:杭州西湖栖霞岭前,山清水秀,风光秀丽,亭台楼阁,游人如织,一派歌舞升平景象。文士打扮的施耐庵在悠扬的乐曲声中上场。)
  施耐庵:(念)唔哼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胸怀报国志,苦读圣贤书。
  (白)鄙人,施耐庵,杭州人氏,自幼深读孔孟,诗赋为伴,只因鞑虏入主中原,更有奸佞当道,故而无志功名,唯将满腔报国之志藏于心底,暂在义军张士诚帐前任一幕僚。借机收集史料,拓宽思路,以便更完美地完成《水浒传》一书。今日闲暇,且往栖霞岭岳王墓祭祀先贤去也。(唱)自幼儿苦读书满腹经纶,
  礼孔孟效先贤谨慎为人。
  万卷书寄托了鸿才大志,
  凭学识转乾坤造福黎民。
  无奈何鞑虏侵中原离乱,
  普天下大汉民倍受欺凌。
  不是我施耐庵无志报国,
  只因为当权者非暴即昏。
  有心随张士诚义旗高举,
  谁知他握重兵不计苍生。
  唯有把忠肝胆暂藏心底,
  写传奇著《水浒》且度光阴。看眼前豺狼威宋江何在?空负我智多星一片苦心。行来在西湖岸栖霞岭下,(幕后传来叫卖诗文声)
                         柳荫下忽听的叫卖诗文。我且去赏一赏诗情画意,看一看卖诗者他是何人。(罗贯中手捧诗文上)
          罗贯中:(唱)流落到杭州城身遭贫困,无奈何栖霞岭叫卖诗文。(白)卖诗文喽!(施耐庵上前仔细观赏诗文)
          施耐庵:(念)镇日湖心携梦游,秋黄落尽故园愁。
  钱江多少南归客,老翅何曾绕雁丘?(白)好诗,好诗,待我再看第二首。(念)锦里湖心画里人,明波难净六桥尘。
  八千里路云和月,唯把栖霞作近邻。(白)噢:请问:这两首诗是何人所作?
  罗贯中:是晚生拙作,请老先生多多赐教。
  施耐庵:不错,不错,这两首诗含意独特,字字含情,情透诗表,舒情寄志,相得益彰。这第一首看来……敢问年轻人,你可是山西太原人氏?
  罗贯中:(以钦佩的目光和口吻)
  (白)哎呀,正是,老先生真是见多识广,还能知道我是太原人氏,晚生钦佩钦佩。
  施耐庵:诗中“雁丘”二字,乃一代文宗、太原遗山先生元好问名作故典,我辈岂可不知?“钱江多少南归客,老翅何曾绕雁丘。”少先生思乡之情尽在诗中矣。
  罗贯中:老先生,这第二首可入前辈慧目否?
  施耐庵:(白)这第二首嘛……(打量罗贯中)起处便即景生情。尤其转结三句,更见少先生之匡世大志。
  罗贯中:前辈何以见得?
  施耐庵:这“八千里云和月”,直引武穆《满江红》。更有尾句,以栖霞为邻。岂不知我们人人敬仰的岳王墓冢正在这西湖岸边的栖霞岭,少先生大志便昭然矣。
  罗贯中:让老先生见笑了。晚生因生活所迫,实出无奈,在此露丑,还请老先生指教。
  施耐庵:嗳!年轻人不必过谦,老朽我闯荡江湖多半生,走南闯北,也算是经多见广,观当今之世,如此佳篇,实属凤毛麟角,奇才难遇,奇才难遇。
  罗贯中:老先生过奖了。
  施耐庵:说了半天,还不知少先生你……?
  罗贯中:唉!说来话长。
  施耐庵:老朽愿闻其详。
  罗贯中:(唱)晚生我姓罗名本字贯中,祖居在山西并州清源城。
  施耐庵:(白)你千里迢迢,到这里来干何事?
  罗贯中:唉!一言难尽啊!
  施耐庵:老朽我洗耳恭听。
  罗贯中:(唱)贯中我数年来孤苦飘零,栖霞岭对先生一吐心声。自幼儿在南学攻书习礼,为的是取功名匡世济民。先儒学后佛典道德庄志,更把那先贤文尽收腹中。十年中寒窗苦读非容易,为求学万卷读破费苦辛。为求学我也曾悬梁刺股,为求学铁砚磨穿笔磨秃。大比年望登龙虎榜,入仕途酬壮志再展鹏程。最可恨鞑虏胡儿豺狼性,入主中原祸害黎民。眼看着中州地饿殍遍野,好男儿怀大志岂为功名。也是我年轻气盛欠稳重,题反诗无奈何逃离家门。渡黄河过长江来到杭州,为的是来投奔抗元义军。来到这杭州城人间胜境,访钱江谒灵隐武穆遗踪。本打算清明节置办供品,岳王墓去祭奠英雄亡灵。又谁知囊中羞涩遭贫困,
                                   不得已西湖畔叫卖诗文。顾不得读书人颜面珍重,顾不得过往客冷嘲热讽。流落在杭州城踪迹不定,今日里遇故知得遇先生。
  施耐庵:(白)好好好,看来咱俩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老朽我叫施耐庵,布衣一生,也爱舞文弄墨。今日幸在这西霞岭前得遇少先生,如遇知音,看来咱俩是缘分匪浅哪。
  罗贯中:(白)原来是施老先生,幸会幸会,晚生这厢有礼了。
  施耐庵:免礼免礼,罗公子啊:今日确逢清明节,四方游客都来栖霞岭祭奠一代忠良岳飞遗踪,人多嘴杂,叙话多有不便。前面不远就是寒舍,若不嫌弃,请罗公子到舍下详谈,不知意下如何?
  罗贯中:如此,打扰老先生了。
  施耐庵:休得客气,请!(同下,幕落)
  第四场拜师
  (幕启,施耐庵家中,简陋的陈设,一桌两椅,施晓琴忙着擦桌打扫做家务。)        施晓琴:(唱)我爹爹早晨起散步出门,日近午为何还不见回程。做好饭等爹爹回家享用,(施耐庵、罗贯中上)        施耐庵:(唱)带贯中回寒舍叙叙友情。(扣门)                          (白)女儿,开门来。
  施晓琴:哎,是爹爹回来了。(开门,见罗贯中,显出诧异之情)。
  施耐庵:女儿啊,这位是我新交的契友罗贯中罗公子,快来见过。
  施晓琴:见过罗公子,罗公子请坐。
  罗贯中:谢坐。
  施耐庵:贯中啊,老朽一介寒儒,发妻早亡,只与女儿晓琴相依为命,苟且度日,家中如此寒酸,让你见笑了。
  罗贯中:请问老先生,平日作何生意?
  施耐庵:老朽生平喜欢读书,酷爱写作。历时数载收集史料,构思一部反映北宋时农民起义,反抗朝庭的长篇小说,尚未完稿。
  罗贯中:(白)(为之一振) 长篇小说?书叫何名呢?
  施耐庵:据宣和遗事记载和民间传说,北宋徽宗年间,以宋江为主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活动在山东省的梁山境内。该处有一片方圆几百里的大湖泊,所以拟定书名叫《水浒传》。
  罗贯中:《水浒传》?好好,那书中有那些主要人物呢?
  施耐庵:主要有宋江、吴用、杨志、史进、林冲、李逵等三十六人。但这三十六人远远不够,我又虚构了卢俊义、燕青、安道全、皇甫端等七十二人,这就合了三十六路天罡星、七十二路地煞星、共为一百零八人。
  罗贯中:写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都可以虚构吗?
  施耐庵:那当然。写小说并非写史记,不必以实论实。只要不脱离历史原貌,不偏离历史太多,为了故事情节更加完美,内容更加吸引读者,有些情节和人物的虚构,还是完全可以的。晓琴,你把为父撰写的《水浒传》手稿搬来,请罗公子过目。
  施晓琴:(白)哎,(晓琴搬书稿上,罗贯中激动地看稿)。
  罗贯中:(唱)将书稿捧在手用目细观看,
  梁山泊古战场如现眼前。
  聚义庭众英雄排名坐次,
  一个个称豪杰智勇双全。
  及时雨宋公明统领山寨,
  劫富贵济贫民义气为先。
  智多星吴学究山寨军师,
  思良策定计谋智慧无边。
  花和尚鲁智深力大无穷,
  爱喝酒常惹事铁牛李逵。
  武松在景阳岗赤手打虎,
  林教头受迫害逼上梁山。
  众头领一个个英勇善战,
  宋朝廷多次惩剿也枉然。
  全书共七十回环环相扣,
  回接回回套回紧密相连。
  此书稿似奇书引人爱看,
  施先生著杰作出手不凡。
  这样的大手笔世间稀有,
  我意欲拜他为师著长篇。(白)老先生,您写的“水浒传”手稿,构思奇妙,引人入胜,学生我看后回味无穷,使我受益匪浅。老人家博学多才,我有心拜先生为师,恳请指点,使孤陋寡闻的我再有所长进提高,不知老先生可接纳否?
  施耐庵:好好好,年轻人难得有此上进之志,实属可嘉。老朽不才,愿把我生平所学传授下去。看你勤奋好学,与老朽有许多共同志向,也难得你有此心意,如此老朽收你为徒便了。
  罗贯中:如此,请恩师上坐,受徒儿大礼参拜。
  (罗贯中给施耐庵叩头,行跪拜)        施耐庵:爱徒快快请起,我施某总算有了志同道合的继承人,晓琴啊,快来拜过师兄。
  施晓琴:(白)师妹这厢有礼了。
  罗贯中:还礼还礼。
  施耐庵:贯中啊,咱们既成了师徒,今后就是一家人了。我看你光靠卖诗文也非长久之计,你日后有何打算呢?
  罗贯中:师父,弟子初到此地,人生地疏,也不知该作何生意,请师父指条明路。
  施耐庵:时下,盐民张士诚因不满元朝统治,举旗造反,自称吴王。老朽在他帐前任一幕僚,共图反元大业。荐你同去供职,咱师徒俩相互都有个照应,你意如何?
  罗贯中: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是每个受躏辱的汉民同胞义不容辞的职责,参加义军抗元,是我今生之志。徒儿愿随师傅同去从军。
  施耐庵:那好,明日一早,我俩就去义军营寨。(切光,幕闭)
  第五场施计
  (起义军营账,众将领上场摸架子、坐账。施耐庵、罗贯中上,张士诚趾高气扬地上)        张士诚:(念)元廷无道侵华夏,烧杀掠夺呈凶狂。立志驱敌出塞外,威振江南世无双。
  (白)本王,张士诚,泰州人氏,因不满元军入侵华夏,烧杀掠夺,祸害百姓,生灵涂炭,国无宁日,率领盐民,扯旗造反。数年来,义军将士人人奋进,个个争先,勇不可挡,所向披靡,华东地界广大地域已成为我张某所属领地。可望不久的将来,中华一统江山,皆归我张士诚所属,哈哈哈…….                         (报子急上)        报子:报!禀大王,大事不好!
  张士诚:何事惊慌?
  报子:元军号称百万,战船千艘,呈兵江北,意欲过江侵我疆界,请大王定夺。
  张士诚:快快再探再报(报子下)。啊呀呀,我只说过几年安心日子吧,谁知鞑子兵不让我安心,这便如何是好?众位爱卿,赶快想个退敌良策,如何能退元军?
  (众将皆抓耳挠腮,无计可施)        罗贯中:禀大王,休要耽心,莫要着急,为臣倒有一计,可退元军。
  张士诚:罗爱卿有何退敌良策?快快讲来。
  罗贯中:(唱)请大王放大胆量莫心惊,贯中我破敌计谋藏胸中。别看他元朝兵将来势凶猛,他们是外强中干腹中空。元朝兵陆地作战虽骁勇,凭的是马上逞强靠骑兵。长江上水深浪急波涛涌,元兵将徒有骑兵用不成。他们是北方人不识水性,面对这滔滔江水头发晕。虽然有战船千艘逞威风,却没有精通水战将和兵。他们是侵略成性人反对,咱们是自卫反击得民心。他们是过街老鼠人人打,咱们是军民联手筑长城。群策群力力量大,集思广益破顽凶。派水军手持凿斧潜水中,把敌人船底部都凿通,再配备硫磺火硝引火种,趁大雾烧敌船再用火攻。到时候江水直往船里灌,敌战船一筹莫展水中沉。烧不死的也淹死,元朝兵一个一个活不成。管叫他侵江南成空梦,叫他们血染长江水变红。我只需骁勇兵将数千人,可退元军百万兵。只要咱义军兵将其奋进,定可以全歼顽敌,安定美满万年春。
  张士诚:(白)好,好,罗爱卿果然想的好计策。众将官听令。
  众将:有!
  张士诚:速传我令,全体义军将士刀出鞘、箭上弦,按照罗谋士的歼敌战略部署分头准备。定要把元兵杀他个有来无回,片甲不归。
  众将:得令!(同下,幕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