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东于镇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抓手,推动乡村巨变总引擎,打造特色“村字号”IP,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有效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打造村晚IP,彰显乡村振兴文化之“韵”。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传承“东于架火迎鼓艺术”,积极开展春节、元宵节系列文化展演活动,组织各村文艺小分队和乡土文化能人艺人、文化带头人开展演出。在活动过程中,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在“小舞台”上秀出乡村风貌、展现特色才艺,演的是乡村实事,唱的是向往生活,挥洒的是淳朴民风,流露的是发自内心的快乐。让土生土长、自导自演的“村晚”能够吸引流量,推动文化在“村口”繁荣,更好地推介乡村,实现乡村从“送文化”到“种文化”“长文化”的创新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新动能。
打造村景IP,成就星星之火燎原之“势”。下力气留住历史记忆、保护文化元素、彰显“东于”风格,让自然与人文各美其美、美美与共。镇域内文物有宝梵寺、状元祠等,其中宝梵寺建于宋宣和元年(1119年),殿内塑像完好,砖雕精美,风格独特,是清徐县境内至今保存完好的寺庙之一,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池渠村为红色革命基地,是清太徐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洛池渠村烈士纪念碑和洛池渠惨案遗址所在地。2023年,该镇充分依托红色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总投资400余万元,开工建设洛池渠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修缮清太徐抗日旧址、惨案遗址纪念碑、“百年洞”,深入摸底闲置民宿资源、特色文化、群众意愿等建设红色教育基地、游客接待中心等,营造全域旅游浓厚氛围,赓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打造村赛IP,塑造乡村振兴活力之“美”。村BA是乡村基层治理的“润滑剂”,该镇积极承接体育赛事,推动“体育+文化”深度融合,聚焦以赛为媒,打破村域壁垒,农民从赛场的围观者变为参与者,让乡村活动,不仅看得见,更能融得进,引起情感共鸣,推动“一地一域”的乡村赛事遍地开花,既加强了村民间的交流协作,又融洽了乡村邻里关系,在村规民约的“硬杠杠”之外增添了润物细无声的“温柔力量”,让乡邻之间、人们与故土之间有了更加深厚、更牢固的情感纽带。
农民是“乡创时代”的主角,从农民主角到全民参与、全民创新,让“村字号”的风吹拂广袤乡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乡村不断涌动的“创新热潮”中,展现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东于。董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