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盛沈满洪
今年年初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强调,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要鼓励引导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下简称“两新”)。
为掌握“两新”政策在基层实践中的落实情况,2024年6月,笔者所在课题组赴浙江省缙云县、金东区、三门县、新昌县、海盐县、南浔区、诸暨市、拱墅区8个县(市、区),对“两新”政策涉及的27项重点事项落实情况开展了调研。
“两新”政策落地实施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课题组通过组织牵头部门、代表企业、代表居民等参加座谈会,实地走访企业、学校、社区、医院等单位,发现当前推动“两新”政策落地实施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资金支持有限。企业传统融资仍有困难,免抵押的信用贷款额度较小,资金下拨周期较长。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申请难度较大,需前期垫付一定资金委托资质单位编制报告。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的财政补贴门槛较高,规模以下企业难以享受专项财政补贴。中小学午休躺睡设备配备普遍存在教室空间不足难题,午休躺睡一体用椅成本较高,但省级每套躺睡设备的补贴标准较低,教师午间管理成本也有所增加。部分医院、汽车企业常年处于亏损边缘,按照使用年限报废惯例,医疗设备、新能源汽车集中更新难度较大。
二是标准、细则模糊。“两新”领域以行业、省级、团体等推荐性标准为主,缺失国家强制性标准,存在一定的标准“空转”现象。“两新”政策实施的部分细则待明确,审计上如何处理午睡桌椅替换后的资源闲置问题、企业获授信与专项国债是否冲突问题、设备和消费品是否要求国产问题、医疗设备更新是否与医疗卫生共同体政策冲突问题等还需要解决。报废体系不够完善,二手交易市场准入门槛低、信用机制不健全、部分平台监管缺失,旧设备变现金额显著低于购置成本,容易滋生“黄牛”“黑中介”等问题,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三是企业存在顾虑。尽管“两新”政策中10%左右的补贴比例对企业吸引力较大,但一些企业担忧补贴政策的延续性。由于缺少必要的人才、技术配套,新旧设备衔接的难度较大,易造成生产停滞和经济损失。因东海渔业资源衰退,涉渔公司亏损面较大,渔船拆解和更新存在难度。城镇燃气老旧管道更新和燃气老旧厂站改造涉及地铁、公路等公共设施和土地性质的调整,审批周期较长。
四是消费意愿不强。淘汰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车涉及车辆保险问题,短期集中替换的难度较大。消费品以旧换新一般需要基层配套资金,在财政压力较大背景下存在“既想推政策,又不敢大力宣传政策”的“两难”现象。由于房地产市场结构性分化,家电销售受到影响,且消费券的领取方式差异化明显,存在家电企业搜集发票套取补助的漏洞。对于加装和改造电梯,高、低层业主意见难统一。一些人认为,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偏低,操作手续繁琐,车主主动性不强。
对推动“两新”政策落地实施的建议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课题组对推动“两新”政策落地实施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创新资金支持方式。加强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超长期特别国债等的申报指导。统筹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资金,分别支持汽车以旧换新、家电以旧换新。探索将用能设备改造纳入技术改造范畴,支持乡镇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推动设区市将“两新”补助政策由区延伸至县市及以下地方。与电商、金融、二手交易平台机构合作设立以旧换新专区,通过补贴券、消费券等方式发放财政补贴,为消费者提供旧机估价、抵扣、换新和上门送装拆收全链路服务,提升消费体验感。针对山区贫困县出台“两新”倾斜政策。开发绿色信贷、设备更新贷、技术改造贷、智改数转贷、以旧换新贷等产品,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住宅老旧电梯更新、县级医疗设备更新中强化奖补政策。
二是健全标准和细则。强化国家标准宣贯和执行,落实“两新”强制性标准,制定医疗设备、躺睡设备、废旧产品回收交易等推荐性标准。定期更新设备更新目录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目录,明确重点领域的强制性和推荐性产品。规范家电以旧换新的财政补贴流程,压缩商家套取资金、稀释政策效应的空间。完善新能源汽车整车、充电、售后等环节标准,提升汽车安全性、智能化水平。研究出台未到报废年限国有财产的处置细则,避免消费品以旧换新可能带来的审计问题。加强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不新增用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简化前期审批手续。统筹燃气公共设施原址改造、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贮存及再生资源回收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公共基础设施用地范围。推动更多绿色节能、新兴智能和生活品质提升类家电产品参与以旧换新,通过直播演示、短视频分发、AI导购等方式,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聚焦各领域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和生产“卡脖子”难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支持,开展重大项目攻关,强化制造业中试能力支撑,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
三是抓紧完善二手交易市场。摸清全省较大规模二手交易市场家底,强化废旧产品兜底回收,做好“两新”资源重复利用的后半篇文章。创新“线上+线下”回收新模式,探索建设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和全品类、全流程、可溯源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信息管理平台,推动县(区)建设规模适当的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合理布局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实现村(社区)标准化回收网点全覆盖。完善二手商品交易中检测、定价、交易、售后等流程的管理制度,制定二手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信息清除方法,保障交易者个人信息和交易数据的隐私和安全。建立二手交易市场全过程监测平台,明确平台企业运营规范和责任,建立严格的卖家审核机制,确保卖家信息真实可靠。建立完善的投诉和维权机制,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投诉和维权渠道,及时处理维权行为,为正常交易行为提供保障。简化二手车交易流程,建立专业化拆解处置中心,完善报废车回收、再制造。
四是做好宣传引导和大数据监测。
发展改革、财政、经信、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之间作好协调,出台跨部门协同政策,加强对设区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区划的指导,宣传推广各地“两新”工作的先进做法,互鉴互促。对于公共属性的“两新”,根据强制性标准做好巡视和督导工作。对于市场属性的“两新”,根据推荐性标准发挥经济激励的引导作用。加强宣传引导,扩大“两新”政策影响力和覆盖面。在“信用中国”网站开辟“两新”专栏,对诚信主体、严重违法失信主体进行公开。发挥基层网格力量,精准引导动员,提升群众对“两新”工作知晓度、参与率、获得感。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严重失信名单等高质、高频数据与“两新”政策作关联分析,研判政策推进情况。结合行政许可事项在地区、行业的分布,预判“两新”政策的市场反应。根据行政处罚、严重失信名单在重要产业、企业的分布,预判行业可能风险。尤其重视监测中小民营企业设备更新遇到的困难,帮助其做好人才、技术的配套引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