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化*生活总第4155期 >2024-07-17编印

老醋坊
刊发日期:2024-07-1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洪源生
  李晋东:“托老朋友的福,生意还可以,将就过得去。”
  南方客户乙:“东家,今年有个情况,提前和您说明一下。往年我们订五千篓,今年可能要少一些,只订四千篓。”
  李晋东一愣:“为什么?”
  南方客户乙:“因为我们那里也传过去了做醋的工艺,开了一家大醋坊,听说是你们醋坊的朱二刚开的。这样一来,我们原来的客户自然会被分割去一部分,再则我们千里迢迢运回去,加上脚费,价格上自然就不如本地生产商有优势。”
  李晋东听完始末缘由,异常高兴,脸上露出了笑容:“原来如此。我还以为是我的醋出了什么问题而影响了定货量呢。尽管老朋友货订得少了,但毕竟是北方的醋开始在南方扎根、开花、结果了,我高兴,我高兴!”
  办完定货手续,李晋东送走客人。
  21.永和醋坊
  杨春梅在院里领着李继承制作醋泡大蒜、醋泡花生米。
  李继承在旁边说:“娘,应该把这个办法告诉大家,这样就家家都能做醋泡大蒜、醋泡花生米了。”
  李晋东刚巧过来听到了,高兴地说:“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乡亲们买回去醋去后,可以自己泡自己腌。既不影响吃醋,又能防病治病,一举两得,经济实惠。”
  李晋东对杨春梅说:“春梅,我跟你说,以后凡是来打醋的,你就告给他们制作方法,还要告诉他们疗效,让大伙儿自己回去泡,咱把更多实惠让利给乡亲们。”
  杨春梅故意说:“他爷爷在世时,又倔强又保守。现在你可倒好,竟把自己研制的方法告诉别人,倒很大方呦。”
  李晋东开导她:“醋泡花生米和大蒜,是人家苗又雨先生建议的。苗先生把方法告诉咱们,不就为更多乡亲受益么?咱可不能见利忘义,把苗先生的方法藏起来,拿来赚钱。再说了,你又不是不知道,咱净卖醋四文钱一斤,加了花生加了蒜,还是四文钱一斤,你说咱是赚钱呢还是赔钱呢?”
  杨春梅看李晋东一本正经拆讲的样子,“扑哧”一下乐了:“我只是说说而已,看把你急的。我都嫁到永和醋房十多年了,你真当我分不清义利二字呀?好了,我照你和儿子说的去做就是了。”
  李晋东笑了:“开通,真是个好媳妇!”(未完待续)
  醋文化影视文学剧本连载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