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醋都*文苑总第4154期 >2024-07-15编印

新编清徐民谣
水城旧事·印象清源
——“我的东湖记忆”之二(夏季篇)
刊发日期:2024-07-1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武宝生
  东湖记忆之五(鲫鱼摆籽)
  “鲫圪垯”摆籽儿①湖边闹,
  黄猫儿一黑夜不睡觉,
  活鱼儿叼回来七八条,
  全家老小高兴地笑。
  情景描述: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东湖、莲花池的夏天是非常有生命力的,过了谷雨,水温升高,东湖、莲花水边的蒲草蒌蒿慢慢长起来,鱼儿也渐渐活跃起来,到立夏前后鱼儿陆续进入交配繁殖季节。鲫鱼、鲤鱼在湖边浅滩上,水中的石头旁,枯萎的和新长出来在蒲草上摆籽繁殖,公鱼母鱼尽情嬉戏打闹、恋爱交配、排卵摆籽,它们的行为肆无忌惮,动作诱人,“哗啦啦,哗啦啦”的水响声不绝于耳,每每引来人类和捕食者,同时也招来杀身之祸,湖边各家各户的家猫也迎来了一年当中最快乐、最幸福和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每当夜幕降临,或半夜凌晨,家猫们会不辞劳苦,不知疲倦地守在湖边抓鱼,那时候的猫,抓鱼除了自己吃饱后,会乐此不疲一条一条叼回主人家储藏来,东湖、莲花池的鱼儿非常肥美,叼回来的一般都是半斤左右的“红梢梢鲤鱼”和“鲫圪垯(鲫鱼)”。我家养的一只“三张皮”(黑白橘三色)家猫,武艺高强,属于猫中狙击手,有一次,一晚上叼回七八条大鲫鱼,第二天我们全家美美吃了一顿。
  注释:
  ①鲫圪垯摆籽儿:“鲫圪垯”是清徐人对鲫鱼的俗称。每年到了立夏节令,东湖里的鲫鱼开始繁殖,每天夜里在湖边浅滩、草丛、石块间排卵交尾,这个现象叫“鲫圪垯排籽儿”。
  东湖记忆之六(鱼鹳击水)
  天气热了什鲮儿①串,
  天上飞得块捞鱼鹳②,
  一个猛子扎下水,
  吓的鱼儿往水底下窜。
  情景描述:
  “湖面鸬鹚潇洒游,
  忽然猛扎水中泅,
  冲开微浪神情勇,
  夹起大鱼姿态悠。”
  这首诗说的是南方的鸬鹚捕鱼的画面,我们东湖里出现的和鸬鹚一样捕鱼的场景,但不是鸬鹚,老人叫它“捞鱼鹳”,到了盛夏,每当风平浪静,艳阳高照,东湖和莲花池的水面便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成群结队游弋着一种名叫“什鲮儿”的小鱼,形体大小如柳叶,更像游在水里的水果刀,喜欢群游或者在水温高的水面或浅水处浮游。当鱼群出现在水面上的时候,盘旋在水面上空的“捞鱼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俯冲而下,直击鱼群,百发百中,叼到鱼后迅速反身腾空而起,直上云霄。未被捕食的吓得都迅速钻到水底。“捞鱼鹳”至今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鸟,八十年代后以后再无缘见到它的踪迹。
  注释:
  ①什鲮儿:一种形状像柳叶的条形小鱼,清徐叫“什鲮儿”。
  ②捞鱼鹳;一种不知名的捕食鱼类的水禽,清徐人俗称“捞鱼鹳”。
  东湖记忆之七(打碗花开)
  打碗碗花儿香又白,
  一簇簇一簇簇湖边开。
  艳阳高照蜂蝶闹,
  流连忘返舞徘徊。
  情景描述:
  “桑田知起落,杂草亦枯荣,
  自古无名分,昂然垄上行。”
  东湖周边以及北城墙上,也生长着一种不起眼的多年生的植物,它无名无分,自生自灭,在书上找不到它的存在,更没有人知道它的前世今生。我们叫它“打碗碗花”,它盛夏开白色的花朵,根茎气味芳香,株高大约一尺,在湖边一丛丛一簇簇地开放,蝴蝶蜜蜂,流连忘返,情景难忘,极像我们这样的平头百姓默默无闻,孤独终老。这种花是我童年时光里的美丽的倩影,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如今这种植物已经在湖边绝迹,也从未在其他地方遇见。
  东湖记忆之八(蝌蚪成长)
  六月的荷花撑起伞,
  蛤蟆伞下忙生产,
  蛤蟆下昂蝌蚪蚪蛋①,
  蝌蚪蚪大了跳上岸。
  情景描述: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六月的莲花池,荷叶撑起了雨伞,粉色的荷花静静地开放,散发出淡淡幽香,青蛙产的卵,已经变出了一群一群黑色的小蝌蚪,小蝌蚪在荷叶下自由自在,穿梭在荷叶伞下,偶尔传来蝌蚪妈妈呼唤的“瓜瓜瓜”的蛙鸣,不知道过了多少天,小蝌蚪生出了四条腿,带着小尾巴的青蛙已经爬上了岸。
  注释:
  ①蛤蟆下昂蝌蚪蚪蛋:蛤蟆,即青蛙,青蛙产下小蝌蚪的意思。
  东湖记忆之九(偷采莲藕)
  莲花池,水不深。
  偷了莲蓬偷藕根,
  忽然听见大人们骂,
  莲花叶下藏起身。
  情景描述: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六月的天气热浪滚滚,而莲花池水中,却是清爽宜人,每到中午时分,莲花池边住着的小伙伴都不约而同一丝不挂,扑通扑通跳到莲花池中游泳洗澡,一下去就是几个小时,玩累了、玩饿了就到荷花叶下。偷莲蓬吃莲子,顺着荷茎摸下去,采莲藕吃,最好吃的是长在最前段的藕芽,又白又甜又脆,小伙伴们就在水里把泥洗掉直接吃,从来不嫌脏,从来没有听说吃了闹肚子。有时候偷吃莲藕遇到生产队管事的,会遭到痛骂,小伙伴们纷纷钻到荷叶下藏起来躲避。
  东湖记忆之十(诱捕蜻蜓)
  蜻蜓水面来点水,
  钓溜溜①的猴鬼们②等着你。
  蒲草叶叶线上拴,
  转得晕了逮住你。
  情景描述: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钓溜溜”就是用假蜻蜓诱捕真蜻蜓。盛夏时节,蜻蜓到了寻找配偶以及交配的时候,东湖和莲花池边各种蜻蜓飞来飞去,时而在荷叶上。时而落在芦苇和蒲草上,惹得小伙伴们心里痒痒,好想抓住它,然而要想徒手直接抓到蜻蜓是很难很难的,根据大人们的经验传授,小伙伴们用一根细线拴在一根短树枝上,另一头拴一个绿色的蒲草或者四棱草,大小粗细类似蜻蜓的样子,然后站在湖边把拴好的假蜻蜓像钓鱼一样甩出去来回摆动,嘴里念念有词“走了死了,弯回来活了,来,蓝盈盈的母溜溜”仿佛是街边小贩的自卖自夸。一边叫卖,一边让拴在线上的假蜻蜓快速的飞起来,给路过飞来寻找交配的雄蜻蜓造成假象,达到诱捕蜻蜓的目的,操作者一旦发现雄蜻蜓落在假蜻蜓身上,迅速停止摆动并且将直接落地,立即用手心朝下扣住真蜻蜓,达到成功捕获的目的。
  注释:
  ①钓溜溜:钓蜻蜓。钓,诱捕。溜溜:清徐人对蜻蜓的俗称。
  ②猴鬼们:清徐成年人对少年儿童的昵称。
  东湖记忆之十一(老鳖晒盖)
  鳖儿晒背①石板板上,
  洗衣裳的婆姨们害了怕,
  捏起块石头头砸过去,
  吓得它钻进水黑里②。
  情景描述:
  东湖和莲花池里生活着上百种水生物种,其中就有鳖和龟,至于什么品种不得而知,鳖的数量较多,龟数量小,偶尔见到,钓鱼的经常能钓到鳖,常见鳖的半斤到一斤左右。到了夏天孵化期,鳖会上岸将鳖蛋产在岸边的松软的土里埋起来,产完蛋后鳖会每天在水里探出脑袋观察他的蛋窝,老人把这一现象叫你“鳖瞅蛋”,母鳖在水里瞅蛋会一直坚持,直到鳖蛋通过自然孵化出小鳖,重新游回水里。
  鳖有个特点,盛夏时节喜欢浮在水面上晒太阳,也喜欢上岸趴在浅水边的石头上晒太阳,我家门前湖边的一块大的洗衣石上,经常就趴着晒太阳的大鳖,洗衣服的妇女走到跟前,因为不小心突然看见,会吓得大呼小叫,妇女们会捡起石头扔过去把老鳖驱赶吓走。
  注释:
  ①鳖儿晒背:鳖儿,清徐人对甲鱼的俗称,东湖的甲鱼夏天常常爬到岸上或洗衣的石头上晒太阳。
  ②水黑里:清徐话,意思是水里面。
  东湖记忆之十二(芦苇掏蛋)
  放暑假的娃娃们没事干,
  芦苇荡里掏鸟蛋,
  红腿腿的水鸡儿受了惊,
  争先恐后往出窜。
  情景描述:
  “倾巢之难无退路,
  奋力展翅击长空,
  但得今日能脱险,
  何愁来年少儿孙。”
  暑期是炎热而漫长的,而孩子们的暑期是淘气有趣且难忘的,我家门前的蒲草芦苇丛里,栖息着一种腿脚红色的水鸟,我们叫它水鸡,成年水鸡黑色,嘴象鸡,体重约一斤,不知道他的学名叫啥?夏天在蒲草芦苇丛孵蛋,晚秋时节全家飞走,暑期孩子们经常看见水鸡从水里游回来,便跟踪水鸡进入水鸡的窝里,有时候掏到水鸡蛋,有时候掏到嗷嗷待孵的小水鸡,而水鸡受到惊吓会奋不顾身夺命而逃,从蒲草丛里窜出在水面上拼命飞奔,水鸡遭难情景,至今难忘。让我感受了一把“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场景,水鸡家中遇到这种情况可以说遭到灭顶之灾。
  东湖记忆之十三(莲花池水涨)
  莲花池里涨水往东罐①里流,
  戗水水②的鱼儿争上游,
  水桥桥③洞口上张开了网,
  一大早就能逮上它半萝头。
  情景描述:
  “鱼跃龙门志气高,
  逆流而上战波涛,
  心随碧水青云去,
  身化青云上九霄。”
  黄河的鲤鱼,跳跃龙门。不怕困苦艰难,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一旦成功,就可以青云直上,扶摇宇宙间。而东湖的鲤鱼,鲫鱼逆流而上,迎接他们的是人类的无情的戕害与猎杀。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清源的汛期,雨水增多,强降雨时有发生,每次强降雨后,因为莲花池在东湖的西面,地势比东湖高,莲花池水暴涨,水会顺着我家门前的退水渠退到东湖,这条水渠是五六十年代农业社期间改道后的退水渠,是莲花池水到东湖的唯一通道。这条通道常年流水,汩汩不停,遇上汛期降雨,会急速上涨,水渠内一旦形成大水激流,东湖的鱼就会成群结队逆流而上,老人称这种现象为“鱼儿戗水”,尤其是鲫鱼,最喜欢激流中戗水,每当水渠内退水的激流出现以后,附近大人小孩,都不约而同拿出各种捕鱼工具守候在水渠旁,要是运气好,即便拿一个小箩筐抓鱼,一上午也能抓半箩筐。
  注释:
  ①东罐,即东湖。
  ②戗水水:指鱼在水里逆流而上。
  ③水桥桥位于森泰大街中段莲花池和东湖的连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