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悦读*时间总第4152期 >2024-07-10编印

昂首挺胸 拥抱人生的重担
——评《12条人生法则》
刊发日期:2024-07-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夏冰雹
  加拿大心理学教授Jordan Peterson在《12条人生法则》中很犀利地分析了人性中的毁灭性以及人生就是一场苦难,我们必将面对脆弱、痛苦的人生,但是我们有能力应对世界的混乱,构建内心的秩序和意义感。
  这12条法则中,我最喜欢、也很有共鸣的几条是:
  Rule1:昂首挺胸,你才能被尊重
  人类社会的等级制度,实际上,是生物本能。我们的神经系统里蕴藏着大自然设定了几亿年的回路,所有的动物都会陷入地位之争,强壮的那一只会获得最多的食物、安全的住所和大量的交配机会,而且强者恒强,而弱小的会被排挤在族群的角落,等待剩余的资源直到死去。
  Jordan Peterson花了大量时间,研究这种原始的神经回路如何在龙虾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如果两只龙虾打架,胜利的那一只会昂首挺胸、张牙舞抓,血清素飙升,体型越来越庞大,气势磅礴,在后面的战斗中会越来越强,直到它一挥舞爪子,没有其他龙虾敢靠近它;而另一只龙虾一旦失败,血清素水平降低,大脑给自己定位成了低阶级,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会不断地失败,血清素越来越少,甚至还没开战,就败下阵来,蜷缩、畏缩,直到被族群抛弃。
  Peterson建议,无论何时,都要昂首挺胸,把自己当作胜利者来对待,只有这样,周围的人才会尊重你,你才能在生活和事业上有自信,取得成就。
  昂首挺胸不只是肢体语言,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勇气,敢于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挺直站立意味着你主动承担生命的重担。昂首挺胸,就是接受生命的可怕责任。”
  Rule3:只和那些真正为你好的人做朋友
  你是不是尝试帮助朋友或家人脱离困境,但是他们一次又一次重蹈覆辙、沉沦?有的人不断劝说深陷赌博、吸毒的朋友悔改,却发现对方越陷越深、自暴自弃。
  Peterson分析了一个人为什么会和那些沉沦的人做朋友——本质上是因为自恋,对自我的价值感不足,从而找一个充满问题的人做朋友,获得英雄的感觉;同时,这些人的潜意识里不相信自己值得更好的朋友或伴侣,所以也不会主动去寻找健康的关系,弗洛伊德称之为“重复性强迫症”,无意识地重复过去恐怖经历、结交糟糕的朋友。
  Perterson认为,你救不了别人,在别人没有自发改变的动机时,没有必要去救别人。不想变好的人和你成为朋友,也许是为了把你拉到和他们同样糟糕的处境中,从而减少他们对人生的负罪感,让自己感觉不太糟糕,避免承担改变人生的责任。“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该个体只是决定拒绝上升之路,因为它太困难了。
  因此,Peterson建议,只和那些能够成就彼此、真的为你好的人交朋友。
  Rule4:发展属于你自己的标准
  Peterson认为,人和人的能力是不可能一模一样的,“我们在能力和结果上并不平等,而且永远不会平等。极少数人创造了几乎所有的东西。”就像大部分的人类科技突破来自于少部分科学家,最先进的治疗技术只有少数医生能操作。
  既然做任何事情都有能力的差异,就必然形成标准,人类的每个行动都有其内在的成功标准,因为价值判断是行动的先决条件,如果所有事情都没有优劣之分,那么就没有值得做的事情,只有你觉得做的事情在变好,你才会行动。由于人有偏好,一切活动就必然有标准。
  但是你要做的不是否定标准存在的合理性,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评价标准。无论是成为律师、水电工、厨师,这些都是很好的赛道,只要它适合你。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和身边的人逐渐没有了可比性。“在我们很年轻的时候,我们既不是独立的个体,也不是见多识广的。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智慧去发展自己的标准。因此,我们必须与他人比较,因为标准是必要的。没有标准,我们就无处可去,无事可做。随着我们的成长,相比之下,我们变得越来越独立和独特。我们生活的条件变得越来越个人化,与他人的比较性越来越少。
  Rule6:在你批评世界之前,先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干净
  有的人只顾着控诉世界,深陷怨恨、报复的情绪,却忘记了应该履行的责任。许多人关心着远方的人道主义,却对隔壁的邻居恶语相向;许多人抱怨着国家债台高筑,却从不约束自己透支信用卡、超前消费的欲望;许多人明知道自己在做不对的事情,却依然无法控制自己。
  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才有资格去批评世界,中国古话说得好,先齐家,再治国,而后平天下。Peterson说:“不要责怪资本主义、激进左派或者你的敌人的不义行为。在你整顿自己的经验之前,别试图重整国家。要有些谦卑。如果你无法给家庭带来和平,你怎敢试图管理一个城市?”
  人可以从小事做起。如果你不喜欢自己的某些习惯,你尝试过改变吗?如果你和朋友家人关系不好,你有尝试过表达你的需求、表示尊重他们、并努力改善关系吗?总之,从小事做起,整理好自己的生活。
  Rule8:说真话,至少不要撒谎
  许多成年人渐渐被社会磨平了棱角,学会了客套话、闪烁其词、甚至说出违心的话。但是,人生的一大痛苦就来自于无法说真话,不光欺骗别人,还欺骗自己。如果你不说真话,你就会被人操纵,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满足他人的需求,你会变成一无所有的奴隶,成为他人利用的工具,你可能会因为知行不合一而陷入怨恨的陷阱。
  Peterson强调了很多女人在职场上受到排挤并不是因为太过强势,而是不够强势,总想讨好所有人,违背自己的意愿、也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立场,你越是配合,别人越觉得你的需求不重要,以至于心中默默怨恨他人,事业和人际关系都陷入冰点。
  人一定要敢于诚实得面对自己,不要逃避自己的真实想法和价值观,敢于表达属于你的个人真理,你才能活得好。理解你的个人真理。认真地、清晰地向自己和他人传达它。这将确保你的安全,让你现在的生活更加充实。
  Rule12:人生是苦难,珍惜小确幸
  作为中年的心理医生,Peterson感慨,生命是一场苦行(Life is suffering) ,我们谁也逃不掉生老病死,这是生命的局限性。
  Peterson分享了他女儿的坎坷经历,年幼时患上罕见的关节自身免疫疾病,腿部和臀部的疼痛伴随了几十年,其中还经历了多次手术,替换了人工膝盖,长期卧床、失眠,服用止疼药上瘾,又要忍受强烈的戒断反应。人类本质上是脆弱的。我们在情感上和身体上都会受到伤害,甚至崩溃,我们都会受到衰老和损失的蹂躏。
  许多咨询者总是问Peterson,“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会患上抑郁症?”“为什么对方不爱我了?”“凭什么意外发生在我身上?”与其问为什么,不如问“我可以做些什么?”
  我们无法改变这些不可控的事情,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拥抱人生的小确幸。通过他自己的经历,Peterson认为保持积极带他的家庭度过了最黑暗的时刻,她的女儿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能帮她再次自由活动、减少疼痛的理疗师,她的女儿也顺利地成家,相信自己能应对支离破碎的膝盖。
  总之,这本书还是挺值得一读的,临床心理医生Peterson很细腻地剖析了人性中的阴暗面、人生的悲剧本质,但是我们不必消沉,而是带着生活的勇气,肩负起人生责任。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成为自己的英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