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化*生活总第4150期 >2024-07-05编印

清徐名人堂
李闯王感恩罗好仁
刊发日期:2024-07-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啜希忱
  罗好仁,山西清源(今清徐县)罗氏第四支第十一代人。明万历丙子科举人。
  罗好仁初任陕西米脂县令时,正赶上米脂遇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群民集结抗租减租。府衙里关了许多饥饿而相互争食之人,前任县令已把这些饥民定为造反作乱之人,是要砍头的大罪,其中也关押着李自成和他的父亲。罗好仁上任后,一看牢房里关押着许多人,仔细一查,只是关押着一些饥民,哪里是什么造反作乱之人,就立即宣布无罪释放。罗好仁在米脂为官清正,秉公执法,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李自成很感恩罗好仁救他不死的恩情。
  明崇祯末年,李自成在米脂县带领饥民揭竿起义,自称闯王,得到很多百姓响应,很快集结了数十万人的义军,攻州破县,一路之上百姓纷纷响应,很快就攻下西安。崇祯十七年二月,闯王率领义军渡过黄河,向北进发。一路之上攻无不克,势如破竹。一天,大军到了汾州府交城县,有探马飞报,前面四十里就是清源县城。闯王一听,心想清源县城乃是大恩人罗好仁的故里。他知道罗恩公后来遭到小人陷害,已被革职回乡为民,罗公被贬,与在米脂释放饥民之有关,就决定进清源城去罗府当面拜谢罗恩公。他派一员大将准备厚礼前去通报,说闯王要亲自拜谢当年救命之恩。
  罗好仁得知来人是闯王派来的使者,就出厅以礼相迎,并说:“请回禀闯王,我非他恩公也,当时释放饥民是我职责所在,并非一己所私。再者他今日贵为闯王,乃一军之主,军事繁忙,千万不可来见我区区一个草民,还是不来为好。只是有一点要求,希望闯王路过清源以黎民百姓为重,不要让义军扰民,我也就是感激不尽了。”那位大将回到交城后,把罗公的话原原本本禀告闯王。闯王心想:罗公的话不无道理。罗公虽然官场失意,但我今日是朝廷的对头,在官府眼中我是叛贼。我若去拜谢罗公,势必会给罗公加上串通反贼的罪名,反而给恩公带来许多麻烦,也非常理解恩公的处境和苦心。
  第二天,闯王率军起程向清源进发,快到清源城时,天色已晚。闯王命令全军将士,在城外安营扎寨,不得进城扰民。又令全军四更做饭,五更起身出发,一路上偃旗息鼓,不得高声喧哗,青布包蹄,马摘响铃,悄然绕西城而过。李闯王快要离开清源城时,站在宁静的清源城外,耳听那滚滚流逝的汾河水,望着黑沉沉的白石山,脑海中又浮现出恩人罗公在米脂县时解救饥民、放他父子出牢的情景,联想到罗公这样的好官,却被朝廷贬职,心头不由激起一层波浪。眼望着罗公的故里,叹然吟诗曰:“白石照青州,汾水绕城流。民无三代富,清官不到头。”之后,闯王向罗公故里清源城深深施了一礼,命令大军向太原进发。第二天,清源县城百姓发现城外有许多灶台和军队行过的痕迹。有的人传说是闯王路过,没有进城扰民,众人都十分感激罗好仁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