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醋都*文苑总第4145期 >2024-06-24编印

父亲节话母亲
刊发日期:2024-06-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任瑞明
  深夜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睡,想起了25年前送别父亲的场景,清晰如昨。这种无法驱逐的伤感已经很久没有过了,从分离到不觉得分离,父亲在另一个世界,早就永存于我心中不觉忧伤。待渐渐平复心情,更想念我那现年86岁,至今眼不花耳不聋、每天坚持锻炼、自理生活的母亲。
  母亲从小生活在家境还算富裕的家庭,1939年出生的她读书读到大专,在当时的年代实属不易。母亲常说她有两个爱好:一是学习,现在每天都坚持读书看报,了解国内国际形势,关心国家大事。对于她不太了解的新事物,比如手机,遇到不会使用的功能主动向身边的年轻人请教,用小本本记录使用说明。独居的母亲每天都会与我们视频聊天,常常给我们分享文章。二是体育运动,母亲年轻时在学校里就是体育爱好者,还是学校里的排球队员。如今不管寒冬酷暑,每天清早都会去广场练太极拳,已坚持了30多年。母亲常说她的健康长寿得益于太极拳。也把她的经验写成文章《太极拳是我的良师益友》《太极拳是我的保健医生》《太极赞》发表于当地的报纸上。
  母亲年轻时从学校分配到清徐徐沟邮电局工作,嫁给了当时大学毕业的父亲。父亲话不多,但幽默风趣,性格儒雅,可以说是郎才女貌的一对儿。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六二压”的时候,本不在精简范围内的母亲被精简了,命运的齿轮就这样把母亲转回了农村,从此由一个拿笔头的文人变成了扛锄头的农人。要强的母亲也曾有过不活了的想法,但还是用她孱弱的身体倔强地扛了过来。父亲当时在离石上班,又是单位的技术骨干,也只有每年过年一家人才能团聚几天。就这样聚少离多,两地分居的生活一直过了二十多年。也就是因为这种生活,导致母亲也是我们小时候的“父亲”。农村生活离不开男人,可母亲春种秋收,全凭她一个人扛在肩上。也只有在冬天才能分会儿神,还得准备一家人的衣物鞋子。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回忆不起母亲静止的画面,留下的始终是她风风火火忙忙碌碌的身影。以至于到我们姊妹们找对象时,母亲的唯一要求就是不要找两地分居的。
  命运的齿轮总是转来转去,1984年父亲享受国家知识分子带家农转非政策,再次改变了母亲的轨迹,母亲又从农民回归了市民,父亲也从离石调回了清徐工作,全家人才真正的团聚了。可也只有短短的14年,父亲在1999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母亲是热爱生活的人,春天她会买了韭菜花认真仔细地拣干净,配上小果子、辣椒等做好一瓶一瓶的韭菜花送给亲戚朋友。夏天,她会摘下鲜艳的玫瑰花骨朵碾碎和红糖搅拌等到发酵,可做油糕馅也可泡水美容养颜。秋天,会忙着给我们准备雪里蕻、芥辣丝、黄菜以及各种腌菜。冬天,隔三差五又会打电话告诉我们炒上油茶了,炸上丸子了,烧了几块烧肉……赶紧回来拿。我们常说,你快不要一天的做这做那了,现在什么都有卖的,累病了不值那几个钱,何必那么费劲。母亲总认真地说,趁现在能动还能给你们做点儿。
  如今母亲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正如她自己取的网名“80后”,也如她写的文章一样,“老年有个好身体,不为国家添负担,儿女欢颜人称赞”。我也希望她的网名接下来会是“90后”“00后”。
  祝愿所有的父母亲都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