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醋都*文苑总第4134期 >2024-05-27编印

散文吧
家乡清徐
刊发日期:2024-05-27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王艳娟
  黄河滔滔,吕梁崇阿,汾河潺潺,太行巍峨,黄土高原,表里山河,在山西这个华夏文明的摇篮里,孕育着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太原“龙城”,开启这座九朝古都“龙城”的南大门,清徐历史卷轴快速地展现在世人眼前,文脉汩汩跳动,文化的书页打开在一个清新隽永、古朴典雅、中欧互融、民族互通,集文商旅一体的清源水城。
  乌马河从西向东,从晋中市太谷境流向祁县,经清徐小武村流入象峪河后汇入汾河,有时河道干涸像一条冬眠的蟒蛇蛰伏在清徐边境一动不动,有时洪水滔滔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奔腾狂野肆无忌惮。
  208国道从北向南直直地从清徐境内穿插而过,与乌马河在清徐小武村南相交。立足河桥向北而望,这里田野广阔,百姓勤劳,在温润适宜的气候里,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务农生活,大棚菜、温室菜、大田菜,在夏秋季,西红柿挂满架,茄子挑满枝,黄瓜缀满藤,辣椒藏满秧,大片大片的灰子白、菜花儿、西葫芦,大片大片的玉米、红高梁,农民们营务着这些喜人的庄稼,庄稼也滋养着这方百姓。
  农忙时,小武菜市场便热闹起来,村里村外,开三轮车卖菜的,开大车收菜的,推小车卖饭的,结队子来打工的,为了生活,熟悉的陌生的人都在这里汇聚,菜市场的沸腾,是这里的人间烟火,农民们的勤劳致富,是这方热土百姓的世代传承。他们过着繁忙而安逸的生活,传承着这方热土的历史,也默默地续写着这里的文化,平淡而安详地享受着阳光雨露,坚韧地抵抗着这里的风寒雪霜,从未因灾难与贫穷退却,从来是一副乐呵呵的黑黝黝的憨厚面庞。从我记忆起,小武村曾有过粮满仓的喜悦,也曾有过扛洪自救的悲壮,在幸福与苦难中,一步一步走向辉煌。
  是幸福,是苦难?或许成片成片的枣树,这些杆粗枝劲的老枣树最有话语权,满树枣花香熏陶着、陪伴着他们,稀释着苦难带给他们的酸涩度,调和着生活给他们带来的温和度。
  在夏季,当夜幕降临,忙碌一天的农人回家冲个澡,躺在凉席上,听窗外的蛐蛐鸣唱,一身的疲惫会消减大半,偶尔家人会谈起离小武村2里地的帝尧庙,坊街俗称它为尧城尧庙,说这里土城墙曾有多么厚、无梁殿有多么奇、时代有多么久,商量着什么时候农闲了去逛逛,此时,民间百姓似乎触摸到了清徐文脉的一个跳动点,是那么悠远,又是那么清晰。
  相传,尧城是距今4000年前帝尧时的陶唐城堡,后世人为祭祀尧的功德,在当时尧帝居住的茅屋基地上修建了帝尧庙,作为揽胜之地。古代便为清源八景之一,谓之“陶唐古迹”,尧城村是尧帝最早立国建都的地方,后因水患迁都至平阳(临汾)。
  十里八乡的人们,每遇农历二月十二、三月三、九月二十五,只要有空闲,无论尧城有没有亲朋好友,都要去尧城村赶会,或是为了买农具,待开春备耕,或是为了走亲访友,叙叙旧情,但总不忘去尧庙转一转,或结伴,或独行,或有导游介绍,或一个人观瞻,都会被无梁殿震撼,走进主殿抬头仰望,头顶看不见一根梁,于是,好奇心驱使自己从内心发问,这到底怎么回事?最终是否有无答案不重要,关键是这个疑问会插着翅膀飞向远方,促使远方的人们也来一起发问,无梁殿无梁这是为什么?
  立足尧庙,思绪纷飞,尧的故事,史册细载,尧城一带生长着一种叫“荚”的酸性植物,尧帝命天文官依据荚的生长规律和气候变化制定出历法,同时还用此草取酸制成调味品,就是原始的醋,这种直接取酸制成的植物醋,开创了制醋的先河。
  而今,清徐老陈醋闻名遐迩,誉满华夏,这股醋香历久弥新,据统计醋产量占全国产量的八分之一左右,清徐人爱吃醋,咥面要调醋、吃饺子要醮醋、来碗灌肠也要水醋调和、拌黄瓜豆腐干最简单的方法也得拍瓣蒜淋点醋,清徐人爱醋爱到外出旅行也得带包醋,连外地人住清徐久了,也有了爱吃醋的嗜好。
  汩汩汾河,滔滔水流,悠悠地将清徐分成了河东河西。儿时我生在河东,长在河东,从未去过河西,也不曾了解河西,而今,几近知天命之年的我,住在河西,活在河西,身上流淌着河东河西交融的文化血液,生命里集聚着河东河西赋予我的智慧与力量,河西日新月异的变化历历在目。
  当我还在小武村背着书包,唱着儿歌,呼朋引伴走在上学路上时,马峪边山一带已经葡萄架满坡了,当我还在奶奶家大院子里,坐着小板登怀惴半导体听着郭兰英唱的“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盈盈”时,清徐葡萄已经名满天下了。儿时只记得背诵? “葡萄美酒夜光杯”诗句,却不知诗人是太原人。而今,再读苏东坡的“谢张太原送蒲桃“一诗,细品他在“冷官门户日萧条”的人生落魄时,唯有太原县令年年派专人选葡萄送到府上,想必东坡不仅尝到了珍馐的甜美,也品到了人性的善良。
  国庆节期间,当你站在葡峰山顶,葡萄架下游人如织,清风徐徐,碧叶遮果,立于山崖边,向东向下望去,清徐城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着,高楼林立,交通畅达,清源水城的建设涂改着清徐城的面貌。顺山路而下,沿紫林路向东进城至美锦大街口,一路向南,赫然映入眼帘的是水阁楼,这一清徐地标性建筑倒映在碧波荡漾的东湖水面,见证着清徐县城天翻地覆的变化,沿着文源路从西向东直至西关大街,此时,你已经顺着清源水城的边缘兜了一圈了。
  走进清源水城,这儿有小桥碧波流水,曲径亭台廊榭,这儿有文庙、武庙、财神庙、西门洞等古建,有欧州小镇、春光里酒吧街、综合商业街、民俗风情街等时尚新建。甲辰龙年正月十五,清徐锣鼓集聚着所有能量,在水城响彻云霄,徐沟背棍、铁棍浩浩荡荡,带着清徐人美好的愿望与祈愿,在水城舞动着,这里续写着清徐的历史,传承着清徐深厚的文化。
  一个城市的发展,是这方百姓生活方式及居住环境的改变,是百姓看世界视角的转换,看社会观念的更新,是百姓坚毅品质的彰显与勤劳智慧的积淀……
  一个城市的发展,奋斗与汗水并存,传承与创新并存,遗忘与记忆并存,付出与收获并存,兴奋与焦虑并存,期盼与担忧并存……
  一个城市的发展,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清徐葡萄与新疆葡萄相遇,清徐醋与镇江醋相遇,清徐话与吴音软语相遇,徐沟灌肠与甘肃麻辣烫相遇……
  作为一个清徐人,清徐的古今历史、人文地理、民俗风情,究竟了解多少?眼前看到的,耳边听到的,脑海里记着的抑或被遗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