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清徐报导》的情缘
赵艳芝
《清徐报导》是我们清徐“土生土长”的一份报纸,30年来,它不断成长、不断进步、不断发展,于我而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有着割不断的情结。
《清徐报导》吸引我
我与《清徐报导》的故事还要从我的梦想说起。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通过电视,我看到了很多记者在前线不顾个人安危进行报道,从这个时候起,十岁的我便对记者这一职业有了好感,梦想就此萌芽,希望自己长大后可以成为一名勇敢无畏的记者。
也从此时起,我最爱干的事情就是读报,通过记者的记录和报道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而《清徐报导》作为爷爷家常出现的一份报刊,更成为了我的心头爱。“爷爷,咱们清徐还有报纸呢”,这是我当时候第一次看到《清徐报导》后脱口而出的话。《清徐报导》涵盖内容丰富,有清徐时事新闻报道、本土人物通讯、理论知识学习及生活科普等等,一张小报既充满了时效性、思想性,还具备了地方性、特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将我彻底吸引。
《清徐报导》感染我
一直梦想成为记者的我,上大学后如愿就读新闻专业,开始系统学习新闻知识。为提升自己的实战能力,大二暑假时,我来到了《清徐报导》的“基地”清徐报社来实习。第一次踏入这个“基地”时的紧张感、兴奋感和期待感,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我终于见到了《清徐报导》中的记者,张月英、常映红、杨利贞、苗志崇、李晓霞……这些人我在报纸上经常看到,但于我而言都很陌生。
在短短的暑期实习中,我像小跟班一样跟着老师们采写新闻,一台相机一个本,就是我们的装备。新闻照片如何拍,会议信息、活动信息、调研信息如何撰写,老师们都毫无保留的教给我。
我也从一开始连写个“豆腐块”都毫无头绪,到最后写出了有自己署名的、至今在醋都网醋都人物板块头条放置的人物通讯《“三好女人”左俊锦》。我的进步离不开老师们的精心指导和倾囊相授,他们面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态度更是感染着我。
《清徐报导》激励我
大学毕业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我没有从事记者工作,但我依旧关注《清徐报导》,从《清徐报导》中汲取成长的动力,激励我更好前行。
参加工作十一年来,我先后在小店区城中村建设中心、清徐县财政信息技术中心、清徐县农业机械管理局、清徐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任何岗位我都能快速适应,这得益于我在清徐报社难忘的实习经历,老师们教给我的工作方法和为人处世之道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和化解困难问题的智慧锦囊,我也继续着与《清徐报导》的缘分。特别是2018年通过山西省考进入清徐县农业机械管理局后,我开始从事“三农”工作,为充分展示“三农”战线的工作风采,我继续发挥特长和优势,先后在《清徐报导》上发表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赢得群众广泛赞誉》《新账旧账齐算赶考补考同抓坚持“五化”目标体现“六大”特点》《发扬“三牛”精神抓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加快乡村产业发展争当乡村振兴“排头兵”》等几十篇文章。这些内容的发表,是老师们细心修改、精心润稿的结果,在无形中给我巨大的激励。
今年是《清徐报导》复刊三十年,是里程碑式的节点,更是新的起点。未来还很漫长,希望《清徐报导》守正创新、勇毅前行,我将永远追随和守望它,愿它越来越好。
我与《清徐报导》
袁龙民
每说到缘分,总有点迷信的感觉。但有些事情是不好解释的,比如,我和《清徐报导》的缘分,就很难用巧合来证明。
我是1952年出生的,而《清徐报导》的前身《清徐小报》,就是1952年由《清源小报》《徐沟小报》合刊正式诞生。
1994年,我开始了长篇小说《桃花梦》的酝酿。不过,起初我不准备写长篇,而是想写个短篇,篇名取为《柳影离魂》,我倒是认为挺诗意的。而就在这一年,5月13日,复刊后的《清徐报》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真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命运如此,我和《清徐报导》还是在同一时间又一次起步,以不同的方式,开始了新的一页。
1998年,小说第二次修改完成,开始第三次修改,短篇改为中篇,正式定名为《桃花梦》。也就在这一年,1月起,《清徐报》增为四开四版、周三刊。星期一、三、五出报,周一和周三为正版,周五为周末刊。
2003年9月,报社办公地址从东湖宾馆迁至美锦南大街69号,从此,报社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而我的《桃花梦》第五稿也完成,结构形式、内容、字数都有了质的飞跃。形式改为章回小说,字数由原来的几万字发展为十几万字。为此,我专门去报社拜访丁总,征求意见,丁总给我说了不少,使我大开脑洞,对以后的修改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04年到2009年,《清徐报》更名为《清徐》,逐步开通了清徐新闻网,进入现代化的报业。我的《桃花梦》也经过十次修改,达到四十多万字,基本定稿。
2010年,《清徐》报社推出《清徐手机报》。同年,我以《榆椿院客》为网名,登录各网站,开始大量发表文字。
接下来的几年,《清徐》电子版在醋都网正式上线,形成了报纸、网络、手机报、电子报多元宣传形态。我也在网上混得风生水起,担任几个网站的编辑。我的长篇小说《桃花梦》也在各网站陆陆续续的登载起来。名气虽然不大,但是,打开百度和360搜索,都可以查到《榆椿院客》,并占有一定篇幅。
2016年,《清徐报导》迁入现在的地址,美锦大街118号。面对政府大楼,气象更新,所谓日边红杏倚云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同年,我的长篇小说《桃花梦》也做成电子版,在《江山文学网站》上架。
2018年,《江山文学网站》厚爱签约作者,免除了包括书号费在内的各种制版费用,还为我们制作样本,只收成本费,根据我们个人所需册数自费印刷出版。由于我对《桃花梦》的信心不足,只印了九十册。但意想不到的是很快就发送完。结果,许多朋友想要却没有了。也许是机缘到了,这套书引起报社领导的注意,5月18日,《清徐报导》用整整一个版面,登载了啜希忱老师的《桃花梦》读后感和张月英老师对我的专访。一夜之间,我成了清徐的名人。我的诗词也不断出现在《清徐报导》上。很荣幸成为《清徐报导》的“新闻作者”。
2023年1月11日,我的长篇小说《桃花梦》开始在《清徐报导》连载。这部具有乡土文学特色和时代风貌的作品,终于在故乡的热土上绽放出自己的风采,既圆了我的梦,也让许多得不到书的朋友不再遗憾。
走进《清徐报导》,有一种多年游子回家的感觉。对副刊更是情有独钟,仿佛徜徉于葡乡醋都的“山水之间”,“清风徐来”,满满的“乡人情韵”。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也有独特靓丽的“贯中文化”和“醋都文苑”,打开“摄影天地”,谁不说“爱在清徐”?
走进《清徐报导》,有芬芳的“文风”,也有浓郁的“人气”。诸位老师敬业爱岗的工匠精神,各有特点的才艺文华,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我爱《清徐报导》,我爱我家。
岁月如梭,征途似锦,正值清源水城闪亮登场之际,《清徐报导》迎来复刊三十周年大庆。三十年来,《清徐报导》作为清徐的窗口,作为县委县政府的喉舌,作为清徐人民群众的代言人,不仅不负使命,而且作出了辉煌的成绩。“《清徐报导》拿在手,走遍清徐不用愁。《清徐报导》在手中,清徐大事小事都分明。”人民群众的赞赏,就是最好的证明。在《清徐报导》的诸位领导和同志们的鼓励下,我也立了个小小的心愿:作为清徐人,多写清徐,写好清徐,与文朋诗友一道,为清徐山河立传。
与《清徐报导》结缘,是我今生的荣幸,有《清徐报导》支持,我的心愿一定能实现!祝《清徐报导》越办越好,花开似锦,锦上添花,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