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林长制为抓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力推进清徐林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我县“建设中心城、奋进新征程”做出积极贡献。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多措并举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进一步完善县乡党委、政府党政“双林长”制度,定期开展巡林活动。在护林防火工作上,突出一个“防”字,着力在防火上下功夫;做到责任落实到位、火源管控到位、隐患排查到位和应急处置到位“四个到位”,着力在落实上下功夫,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编制了《清徐县森林防火规划2021—2025年》《“十四五”森林防火阻隔带规划》《“十四五”林业和草原发展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推行护林防灭火七步工作法,全县5个瞭望塔24小时盯守,设置36个卡点严防死守,全县4个护林防火巡查中队和应急大队分片巡查,按照不间断、拉网式、无缝隙的要求巡护,及时消除各类火险隐患。因地制宜建设了防火检查站4座,新建武家崖、惠东森林公园防火瞭望塔,在清源镇、东于镇、马峪乡新建200立方防火蓄水池12个,另外6个蓄水池正在建设中。新组建30人的防火巡查队,对护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督查、古树名木等方面工作进行全面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清明节期间,县乡村干部5000余人次全力上阵,开展护林防火工作,守严了每一个山口、山头、坟头,确保了全县森林防火零火情。
高位推进森林督查问题整改。成立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按照“一斑一案一卷”要求,压实工作责任,有序高效推进。2023年森林督查国家共下发我县两期图斑,一期下发图斑7个,二期下发图斑2个,经核实,两期图斑9个已全部整改完毕,完成率达100%,全面完成整改任务清零。建立了森林资源管理综合巡查队伍,对森林资源开展不间断的综合巡查和管护,将违法行为阻断在萌芽状态。
切实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通过“世界湿地日”“爱鸟周”“生物多样性宣传日”等活动的开展,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外来物种入侵调查,进行了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广泛宣传,共悬挂宣传横幅33幅,出动宣传车60余车次。同时积极进行受伤野生动植物救护,共救护受伤的豹猫、苍鹭、白骨顶鸡、棕黑锦蛇等野生动物27 只,并且成功放归大自然,不断提升我县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积极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
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县、乡两级扛实抓牢防控工作第一责任,督促各单位做好各自辖区内的摸底清查工作,同时抽调工作人员进行旁站式监督工作,清除通道沿线枯死树木,有效预防各种病虫害的发生扩散蔓延。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对全县720株古树名木制定一树一方案,完成了挂牌保护。对全县38株一级古树名木进行定期巡视和保护,同时建立古树名木健康诊断和监测量化指标体系,对有需要修剪修复、病虫害防治的古树名木进行摸底调查,该修复的修复,该复壮的复壮,保护了生态名片。
推进林业特色发展
在高质量提升森林质量上下功夫。加强绿化后期管护,建立绿化后期养护管护制度,完善相应投入制度,对新造林林地进行封山育林,强化林地绿化养护管理;加大未成林抚育管护、补植补造力度。针对低质低效林改造区和林地稀疏区域,充分运用补植等抚育措施,改善林分结构,提升林分功能,提高退化林质量。围绕“三化”目标,提升营造林工程档次,以林业生态景观建设为重点,对清源、马峪、东于3个乡镇的山区,在绿色打底的基础上插种彩色树种,营造季相景观。
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上下功夫。以太原市创森指标为方向,以带动全县经济效益为抓手,结合清徐县实际情况,在推动“林草兴则生态兴”的进程中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夯实营林基础产业。以创森为主线,灵活运用林下经营模式,见缝插苗,实现林地生产力提质增效。积极发展林下经济,2023年完成4000亩林下经济,实行生态林下行内栽植经济药材苗木为黄芪和连翘,各栽植2000亩。在马峪乡和东于镇形成林下经济产业典型示范区,改变传统耕作方式,采用种植药材植物,带动周边林农增收,实现树种结构不改变,森林生态功能不下降的基础。同时,将惠东城郊森林公园、葡峰森林公园、龙林山天然次生林区、清泉山庄等风景区连接成一条西边山生态旅游绿色廊道,为我县生态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保障。
积极开展造林绿化
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近两年共完成营造林任务3.75 万亩,其中,2021 年2.15 万亩,2022 年16万亩。2023 年是创森工程巩固提升年,市下达我县森林质量提升任务2.8万亩,其中,乔木林造林0.1万亩、森林抚育1.3万亩、林下经济建设0.4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不断扩充增绿扩量,加快国土绿化,实现了“应绿尽绿应林尽林”的全域绿化目标。
高质量修复裸露山体。裸露山体生态治理工程是我县实施“治山、治水、治气、治城”一体推进的重要工程,修复面积800 亩。主要通过对我县山区部分受损弃置地根据地形进行整理改造,整理成多层台阶地形,树木种植以金枝槐与五角权为主,常绿树与彩叶植物相结合,给整座山体增彩增色,提升沿线环境质量。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县森林覆盖率,改善我县生态环境。
高标准实施通道绿化工程。把通道绿化作为“创森”工作的重要内容,共实施了12条通道景观绿化工程,主要有208 国道、307国道、滨河西路(清徐段)、榆古路、241县道、清东路、云孟路、尧城机场路、清泉南路、清文路、007乡道、太太路、旅游路,绿化里程139公里,实现县域通道绿化全覆盖。
因村制宜搞好村庄绿化。对全县139 个村庄全部实施了绿化。其中,2021年完成60个,2022年完成51个。实施过程中,我们按照“一乡( 镇)一主题、乡乡( 镇镇)有重点、村村添亮色”的原则和荒地变游园的设计理念,加大村内街巷绿化和小游园建设,致力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家园,为乡村振兴助力,为美丽乡村增彩。
创新生态文化建设。我县完成了清泉山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惠东城郊森林公园2个生态文明基地及黑岔、实验小学、马峪葡萄酒厂、绿源、葡峰山庄、杜村、六合村、徐沟实验小学、庙前山9个绿色驿站建设,通过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教育搭建森林和人民联系的桥梁纽带,使人们走进森林,抚摸森林,亲近大自然,展示和弘扬清徐县独具魅力的自然生态文化,实现“绿水青山,森林清徐”的建设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