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宝生
在撰写清源中山公园相关文稿时,会绕不开顼道龛的名字,因为此园是他留在清源的一个标识。
为弄清顼道龛的基本情况,查存资料,着实缺乏。而他的“顼”姓,有的写作“琐”,有的写成“锁”。几个友友或一起坐下探讨,或微信手机联动,疑义相析,一直没得到完满解决。直到有一天,家住高花的友友,发来微信说,《清徐老照片》(二)中的一张老照片,题为“清源县商会全体职员恭送顼县长道龛荣升摄影”,落款为“民国十六年八月廿九日(1927年9月24日)”,从中或可捋清他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张老照片,一举又两得。所谓两得,一是顼县长道龛,姓顼,非琐或锁;二是顼道龛的尊号已是国民政府麾下的一名县长了。
说起民国,指的是1912年至1949年9月中国国家名称。也有必要弄懂民国政府和国民政府的概念。民国政府与国民政府是一个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民国政府概念大,是中华民国时期的政府。这一时期政府的变化比较乱,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等。国民政府概念小,是民国政府中的一个,一言以蔽之,就是国民党领导的政府。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民政府被推翻。
顼道龛,名夔益,道龛为其字,山西朔州怀仁县人,其父顼日新,人称顼大先生,在当地很有名望。顼道龛毕业于山西晋阳书院(山西大学堂的前身之一)。1925年来到清源县任职。此时,正值民国的中央政权由北京的北洋政府转移到南京的国民党政府,因此,顼道龛是民国时期国民政府清源县第一位官职名称为县长的行政长官。
新“官”新气象。顼道龛乘势而上,1927年,将城内的城隍庙改建为中西合璧的中山公园。门头的“咸兴维新”,就是其精神追求。两侧的“萦水”“环山”,是对城内外景致的赞美。正殿的“涵芬”“挹翠”,既是对公园周遭景色的写照,也是对开办的清源民众图书馆主旨的高度概括。目前的史料不足以体现顼在清源的所作所为,从中山公园的“题字”,或可见其神采。
老照片上有“恭送”字样,可见清源商会很是客套:有“荣升”二字,顼道龛的确是荣升了,山西警备厅任职,担任过警务处处长等职,后被调往国民政府任职,随后出任察哈尔省财政厅厅长。
明确了顼道龛之姓是“顼”,但具体怎么个念法,又摆在了面前。用微信语音听,念作qū。不明就里间,查《辞海》(1989年版),读作xù,查《新法编排汉语词典》(1985年2月第一版)读作xū。踌躇间,家住高花的友友给揭开了谜底。他一贯对资料收集严肃认真,为吃透一个问题,他可以带上茶水和干粮,在图书馆待上整天,他追求的就是“我想要坠入深海里,看悠闲游荡的鲸鱼”的这种求实境界。我们常常被他的干劲感染,为他的精神点赞。他从资料中寻到了答案:“顼”姓读qū、xū,在山西怀仁、河北藁城念qū,在山东聊城、茌平念xū。宋神宗赵顼,为了规避与皇族的忌讳,民间顼姓多改别姓或改音qū——这就完满解释了微信语音念作qū的原由了。也许有人会问,说改就得改吗?这种现象我们就举例宋朝:北方之神玄武大帝,后来改名叫“真武大帝”,这里的原因,就是为了避赵宋的祖上赵玄朗(即财神赵公明)之讳,就将“玄武”改作了“真武”了——神也得如此。宋太宗赵光义,宋朝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因避其兄宋太祖赵匡胤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可见封建社会讲究避讳是必须的。
通过友友,让以收集清徐老照片闻名的陈淼发来这张老照片的拷贝。陈淼许多年如一日,收集不辍,斩获颇丰。
杜甫说“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有所懂得,才有所值得。所以,从老照片中品味鲁迅先生朝花夕拾的感受,你会心生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