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青“亏欠”,多么令人生冷的字眼!
如果谈儿女和父母的关系时,用上亏欠两字,起初我觉得正确,但只是正确而已。今天想来,它太冷硬了,冷得像刀切开的面条,彼此丁是丁,卯是卯,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如果要说清儿女与父母的关系,怕只有不投胎做他的儿女才可。这份关系总是像我的长发,每天都有掉落在一些我知或不知,在意或不在意的角落。有的拾起来清楚明了地知道掉了,有的也许会被风吹散了吧?掉了头发的这些地方就像有了我身体的一物,有了我的温度、气息、印记,证明我来过。多么像暖阳般的父母之爱,不知不觉中,它就来过了。你知或未知,你留意或未曾留意,它总是像山间的小草,悄悄发芽。像你家门前那葡萄藤上的芽,不经意就绿了一片。所以你总是无法计量父母给了我们多少爱,因为它只有结果,就像你室内养的那盆君子兰,你只知道它开花了,却不曾记得你在它身上付出了多少,看了多少次,浇了多少次水,擦了多少叶灰,晒了几次太阳。
如今我已是一位母亲,从未在孩子身上统计过支出,更未想到要他还。期间又和不同的父母交流,他们的想法和我基本一样。要说有没有小小的索取之心,也有,那就是想有一份被爱的美好。因为我养了他,很爱他,也想有份被爱。但从未将这份爱与孝画上等号。
而我在别人眼中的孝,也是源自我的感恩之心,源自内心对父母的一份爱。
在我们国家,千百年来,孝成了中华民族美德的核心,可是它实施起来,不能作为偿还道德的一份亏欠,去完成完美人格的塑造。否则生硬,做作,动作僵硬,感情勉强。爱本应如绸缎,温软、轻灵,如春雨般润物无声。所以孝,骨子里应该是春天的模样,光明、温暖,富有生机。所以孝必须源于爱的力量。若爱是箭,孝是射中;若爱是种子,孝是春天。如果无爱而孝,那就是为了还清道德的亏欠,让我想到一铁锹一铁锹黄土埋一个大坑,彼此将多么沉重。
可惜,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孝的花朵喷了激素,别扭地挂在枝头,或早早凋零,或只开一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