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化*生活总第4118期 >2024-04-12编印

桃花梦
刊发日期:2024-04-1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袁龙民
  而无数童心未泯的少年,背井离乡,远别亲人和繁华,去与风雪为伴尘沙为伍,总会给人一种难以接受的感觉。我读过许多知青上山下乡的小说和回忆录,对农村生活经历的描写是五花八门;有一种说法影响较深,说那段生活是铭心刻骨的岁月,是苦难与风流交织成的血与泪的史诗,出发点是崇高的理想,终点是辛酸的现实,知青付出的是青春,得到的是怅惘,虽曾风流,却是伴着泪水的求索,甜蜜中带着苦涩,是悲哀的风流,因而思维迟钝了,灵魂也麻木了。如果这种说法容易理解,那么,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让其子到河北省农村落户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法国作家安德烈写过一本书叫《1980 年的革命》,其中也谈到改革当代教育制度,提倡所有高中毕业生,必须参加劳动两年才能升入大学。他是根据什么设想的,我不清楚,但按一般人——包括我自己想来,也许城里的青年就应该灯红酒绿轻歌曼舞,写诗作画风花雪月,而农村的青年就应该与荒原尘沙对垒,和穷山恶水作战。难道真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但城市青年难以接受的事情,农村青年能否接受呢?
  我用审视的目光一再扫向突击队的姑娘们,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在劳动特别紧张的那一段时间,姑娘们干起活来,你追我赶互不相让,而到了田间休息时,谁也不管姑娘的庄重和矜持,都躺在地上很少说话,有的倒头就呼呼地睡着了,使我心里一阵阵的难受。是呀,人身都是肉长的,怎么能不累呢?可我虽是这支娘子军的政委,也说不清究竟是什么力量,鼓舞着她们这样累死累活的干。
  说我是政委,确是实实在在的政委,并非是调侃。我当时少年意气风华正茂,文化程度不高,三教九流的知识倒是不少,音乐美术都能来两下。在音乐方面,只要有谱就能唱,即使无谱,听听就能写出谱来,虽不十分准确,也是八九不离十。这样,我除了给姑娘们讲解文件和科学知识外,还可以教她们唱歌。这些山里姑娘的天赋,确也叫我惊奇,一支歌,只要教唱几遍,她们基本就能唱下来,比学生们学歌都来得快。我想,这些姑娘的心里,一定纯洁得很,就像桃花潭水,清澈到底,无一点杂物;也像无毫微灰尘的明镜,任何反映都是清晰明亮。对任何真善美的事物具有特殊的接受能力,也说明她们对美好的生活充满向往。对音乐的感应效果,古人也说:“人心虚灵不昧,感而遂通。”怪不得孔圣人对“素以为绚”大加赞赏。让那些充满肮脏的灵魂见鬼去吧,世界应当属于那些真诚善良而纯洁的人。
  姑娘们纯朴可爱的情怀,深深地感动着我和小敔,使我俩总想办一些对青年、对这个小山村有益的事情。遗憾的是,这些姑娘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很低,大多是七年制学校的毕业生,有的甚至没读到五年级。应当尽力帮她们再多学点文化知识,社会不断发展,没文化如何能行?当我和她们谈起这件事时,有几个姑娘笑着说:“其实也用不着念太多的书。”
  我觉得很奇怪。
  她们解释说:“念的书多了,就心高意大,想找工作做些大事,如果达不到目的,就会伤心苦恼。我们念的书少,知道自己不行,也不想干什么,反正是劳动,心里也不气人。”
  这种想法,更使我感慨万千,贫穷和愚昧是孪生兄弟,愚昧和堕落是孪生姐妹。如果不把青年一代教育好,那国家的前途在哪里呢?
  教育青年,谈何容易?那苦口婆心的说教,有时一钱不值,而毫不在意的一些影响,却会断送人的一生。如果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你就无法评价教育的真正作用。
  (未完待续)
  长篇小说连载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