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悦读*时间总第4117期 >2024-04-10编印

一个悬疑故事
——评《十八岁出门远行》
刊发日期:2024-04-10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顾大海
  你是否遇到过这种人,快到饭点了,还是磨蹭着不肯走。
  你说要不留下来吃饭吧,他说好嘞。
  这种人是不是有点二?
  在我们的社交语境中,说一个人言行举止有分寸,是一种极高的评价。
  什么是分寸?
  你去别人家做客,人家说留下来吃饭吧,意思就是你该走了,并不是真的要留你吃饭。真想留你吃饭的,早就在厨房里叮叮当当的忙活开了。
  你求一个人办事,人家说下次再说,意思就是不想有下次了。而你不再追问下次究竟是何时,这就是分寸。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所有不够爽快的答应,都是一种拒绝;所有以“吧”为结尾的询问,都是想得到你否定的回答;所有未给出具体日期的邀约,都是不打算邀约。
  大多数时候,不通人情世故顶多带来尴尬和不知所措,然而在余华的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中,这却是一种极度危险的行为,甚至会丢掉小命。
  小说并不复杂,那是一个晴朗温和的中午,父亲对少年说:你已经十八岁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
  于是少年欢快地冲出了家门,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欢快地奔跑了起来。
  少年独自走在一条陌生的山区公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他们都这样告诉少年:你走过去看吧。
  少年以为向汽车招招手就能搭上车,可司机看也不看他,飞驰而过;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正在修车的司机,他殷勤地给司机递烟,想着接了烟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搭车,可接了烟的司机却粗暴地叫他滚开。
  少年总是满怀希望与朝气,然而进入社会,当少年意气遭遇荒谬的现实,心态的改变必然会经历三个阶段:起初是不管怎样,你都要像我爹妈那样无条件对我好;然后是我对你好,你也要对我好;最后是我对你好,你可以不对我好,但绝不能坑害我。
  正因如此,尚处于第二阶段的少年怒了,他拉开车门钻入驾驶室,冲着司机大吼:你嘴里还叼着我的烟。
  就在少年准备与司机大打一场之时,司机却忽然变脸,十分友好地载上了他,还让他去后面车厢拿苹果吃。少年害怕被司机丢下,自然不会离开驾驶室,但在司机花言巧语的忽悠下,很快便放松警惕,跟司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此刻,故事步入高潮,汽车抛锚了,还遇上了成群结队的强盗,已经将司机当成“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的少年,拼命保护司机的苹果,哪怕被拳打脚踢,也没有放弃,可司机却在一旁哈哈大笑。
  强盗们将汽车洗劫一空后开着拖拉机离去,司机居然也跳上了拖拉机,还拿走了少年的背包。只剩下遍体鳞伤的少年和同样遍体鳞伤的卡车在黑夜里作伴。
  不难看出,从最初的无条件索取,到期待互惠,再到只求不被伤害。少年经受了现实的磨砺,于短时间内,走完了他人需要很多年才能达成的心理演化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读者觉得这篇小说剧情薄弱,毫无逻辑,不知所云;也有读者调侃余华老师打破常规,打破固有模式,让阅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还有读者表示还挺烧脑的,余华老师可以好好发展悬疑小说。
  我个人比较赞同后者的观点。
  要知道,这篇小说创作于1986年11月16日,如果查查历史,就会发现那段时间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
  1983年2月8日,中顾委主任邓小平赴无锡视察工作,接见了在无锡休养的中顾委委员江渭清及省、市负责人。江渭清向邓小平汇报说:现在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但社会治安情况很不好。城市里女工晚上不敢上班,好人怕坏人,这样下去不得了。
  同年8月,中央出台《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着手严厉打击严重经济犯罪和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为配合此次行动,国家立法机关先后制定一系列单行法律法规,对刑法法典进行修改补充,死刑罪种有了较多增长。“严打”自1983年8月开始,一直持续到1987年1月进入尾声,历时3年5个月。全国共查获各种犯罪团伙19.7万个,逮捕177.2万人,缴获各类枪支弹药数十万件。沉重地打击了一大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有效地遏制了刑事案件的上升势头,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社会治安趋于稳定。
  综上所述你会发现,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讲述了一个无知少年遭遇盗窃团伙的悬疑故事,其结构精妙且充满戏剧性。
  故事中,懵懂无知的少年意外遇上了身为偷车贼的司机。司机偷走一辆运苹果的卡车,打算开往团伙聚集地销赃。而那个山村的男女老幼竟全是团伙成员。
  少年非要搭乘司机的车,司机拒绝无果,面对武力威胁,只好让少年上车。期间,司机想借让少年到后面拿苹果之机,将其甩掉,然而少年就是不肯离开驾驶室,司机无奈只能载着他前往盗窃团伙所在地。
  于是便出现了一群人到车上搬苹果的场景,司机在边上看着,少年则焦急地试图阻止,结果被打得鼻青脸肿,司机觉得少年身陷贼窝却浑然不知,着实可笑。最后司机离开时,仅仅抢走了少年的背包。
  这少年还真是命大,幸好那伙盗贼只是求财,没起杀心,否则就凭当时的社会环境,又是夜黑风高、群山环绕,少年恐怕小命难保。
  读客的这本《十八岁出门远行》,收录了余华十篇极具代表性的短篇佳作,每一篇都充满了盗梦空间般的悬疑感。
  就如莫言在评价《十八岁出门远行》时所言: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的第一个清醒的说梦者。
  这些作品看似毫无逻辑的呓语,但只要深入发掘其背后所隐含的时代信息,就能发现众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进而对那个特定时代拥有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