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
种田、打零工、做过护工、服务员,在年轻时干过挣钱的买卖,现在她在北京的一栋写字楼里做保洁员。
她也曾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的美术老师。在河南一所乡村学校,教导留守儿童们画下花鸟虫鱼、一匹打滚的马与光影下的人物。
2021年,她因为一篇报道《一个农妇,与她的美术课》走进公众的视野,引起热议。
如今,她走出媒体的叙事,以亲历者的视角讲述自己从51岁开始的新生活和遇到的众多底层女性的故事。在《走过一座海》一书中,展开的是王柳云的故事。说起她与画画的缘分,要开始于一盏破败的马灯。
01 那盏昏黄的旧马灯
“好!”当助理老师的话从身后传来时,王柳云正画着玻璃罩外昏黄的光晕。
她对着一盏灯,只剩下了斑驳的钢皮底座与灯舌。“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十分高兴,你晓得嘛,一辈子都没人夸我。”王柳云在时隔六年的采访中回忆到,视频里她露出了那般纯真的笑容,仿佛是回到了那天下午的画室。
当时她认为自己画得像狗屎一样,硬着头皮把瞎涂的外形勾得圆润一点,然后在灯舌那加点黄色,表示灯被点亮。
只这一笔,一瞬间灯仿佛真的亮了。
童年因父亲残疾被同伴孤立、父母双亡、渴望上大学但未果、创业挣到的钱全被前夫霸占、没日没夜地在厂里打工供养女儿上学……随着女儿考上大学,盖起老家的房子,在光阴的流逝中她才得以喘息片刻。偶然看到电视上宣传免费学习油画的节目,王柳云心中记下地址,就这样带着一身的病痛来到了位于福建省屏南县的双溪古镇。
在这里,她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幅画,听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夸奖,这是关于无数次失败后的第一次成功。
年过半百,王柳云将自己前半生的经历浓缩成笔下画作。她说,画画就是画我们在人生中面对的所有。
02 人生是一座海
在双溪,教画画的林正碌老师,不会给出任何建议或提示,全由学生自由发挥,只会帮忙看画。所以从未学过画画的王柳云,能做的就是盯着眼前的事物,如实地用画笔记录下来,这对她来说并不简单。
不过她的观察力很强。从小喜欢望着蓝天、白云,和野草对话,就连家里曾坐过的木凳上的纹理也烂熟于心,这是被孤立的童年中的自我慰藉,对抗幼时还不能完全理解的孤独。很小的时候,王柳云便这样和孤独打了照面。
于是,在学画的日子,王柳云花费大量时间游走于村间与野外,参观镇子里的老街、旧村居与寺庙,观察每一块石头、每一处流水、每一片山林与每一棵树,形状、颜色、明暗,这些都被记下来用作画画时的参考依据。她也拿着女儿买的世界名画册,参考颜色的运用。
在双溪待了三个月,王柳云手里仅有的九百余元全部用完,便准备收拾行囊回家继续打工。找工作时,有人指点她到“你这么大年龄了,为什么不回去带孙子?”
人的成见像一座大山。“那些人都认为我的脑子不正常”,王柳云说到。
没多久,在双溪认识的画友联络王柳云去其它油画村学习,那是她一直向往但没钱去的大芬油画村,位于广东省深圳市。王柳云没再回双溪古镇,林正碌老师得知,批评她“你这是要把自己的灵气毁了。”“可我本是世俗之人啊!”
王柳云从台州动身前往了这个行业内颇有微词的“行画与复制品画之乡”,在这里,她开始观摩更多风格的画作,拆解并进行临摹绘画,寻找自己的绘画风格。同时,王柳云开始学习绘画更有难度、错综复杂的风景画,反复修改由远及近、虚实结合的技法,直至逐渐熟练掌握。
生计的压力仍然不断地压向王柳云,在赶早赶晚画画的其余时间,她去应聘了一家宾馆的服务员,但由于苛扣等原因,未能长久。“没有工作本无关要紧,可是我非常失落,心里难受得像得了重病似的,因为我真的需要钱来维持生活。”
后托人介绍,王柳云在河南一所乡村学校做美术老师。2020年,她来到了想念几十年的北京,只因算命先生在少时赠予的一句“你尽管踏遍山河”。
为人所知的经历便是这段“北漂”的经历,白天她是大厦的清洁工,晚上躲在3平方米的杂物间画画。“他们认为我在这里扫地,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一辈子都在不停地学习。”她说到。
在台州老家,当村子里的人热热闹闹聚在一起打着麻将、聊天时,她会坐在走廊里读着自己去书市掏的旧书。“很厚的,3册只要100元,你晓得嘛。”而早些年得出空闲,她便会去县城的图书馆和书店看书。
03 她们的故事
人到中年,我常对自己苦笑,生性不看重钱却偏偏疲于挣那几个钱,那么渴望读书却总抽不出读书的空闲,仿佛一直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把我逼得狗急跳墙。我只是想过简单、平凡的生活,可我背后总有一根长鞭抽打我,让我无法在一个地方待下去。
由南向北,辗转于福建、深圳、河南、北京多地,在与很多人相识又分离的求学历程中,有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那是王柳云第一次在书中写下了分别的悲伤。
早在双溪古镇时,周志轶读到王柳云撰写的短文后,认为她与众不同,看过画作后,便断定王柳云是一个被埋没了几十年的天才。
“周老师喜欢我用明晃晃的颜色描绘的乡土风光,居然认定我天赋异禀。她自己买我的画,还推荐她的朋友、亲戚买我的画。”
多年来,周志轶一再唤醒王柳云行走在路上的灵魂。
王柳云来北京后,忙于奔波,一年多没拿起过画笔。周志轶一直鼓励她,建议她工作的同时还要继续画画,并愿意提供帮助。
在安家楼村租了房子逐步安定下后,王柳云告诉周老师她可以画画了,此后的周末不再去做日结工作,周日做完一堆家务后,收拾出不到一平方米的地方坐下来画画,晚上下班后也坚持画一小时左右。
王柳云以幽默轻松的笔调写下自己的苦难,故事有多么沉重,她的画就有多么轻盈。同样,她也以细腻的笔触勾勒着她们的生活,在《走过一座海》中,有着大量对底层劳动女性的真实描写。
从王柳云个人职业与社会评判之间的对立,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努力挣脱枷锁的中年女人。而她也到达了曾渴望的位置,“现在所在的地方,就是我曾向往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