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清风*徐来总第4114期 >2024-04-01编印

窑洞映朝阳 清荷馨碧塘
——清徐中学二三事
刊发日期:2024-04-01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焦树志
  清徐中学初创于1952年。当时,中共清徐县委文教部决定,让西关村丁学礼老师,南营村乔俊秀老师,牛家寨村刘寿老师,解放前大学毕业的马英老师、郝雨青老师筹办。校址为迎宪阎上街三号院。
  丁学礼老师为校长,乔才青老师为总务主任,一边着手筹备教室、办公室桌椅板凳等教学设备,一边准备秋季开始招生。
  高小毕业的初中生,家在城关以及邻村的不多,多数学生需住校,得解决吃住问题。乔才青老师足智多谋,选择西城墙坡地,依势修建一排冬暖夏凉窑洞。第一批修建下窑洞十三眼,作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
  我在下窑洞十三号与梁继舜、韵有志住过好几年。与我们在下窑洞住过的,还有教数学的伍周君、教物理的张方洲、教化学的郝树德、教生物的王小遂等老师。
  窑洞坐西向东,每日清晨,旭日东升、阳光照耀,故曰窑洞映朝阳。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三个年级齐全,学生人数增多,住宿出现困难,又在下窑洞上边修建了上窑洞十三眼。
  1964年,岳名担任校长兼书记,王映壁任教导主任,年轻的共产党员韩学仁担任了教导处副主任。“四清”运动在清中展开后,将年龄大、在旧社会工作过的人无限上纲,或批或斗,勒令退休退职。刘寿昌、马英、乔才青都被驱赶回乡回村,后来都平反了。
  在清中广阔的校园中,北面有四百米长跑道的运动场,东北面高坡上有四个并排的篮球场,运动场东面是一个莲花池。秋夏之交荷塘莲开,清香四溢,正如一首古诗所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个池塘西北角有一泉眼,天天涌出清冽的水源,池塘中荷花亭亭玉立、吐放清香。清晨,荷竿上常常立着一只翠鸟,这翠鸟羽毛油绿亮丽,长着尖尖的有身体三分之一长的喙,有时就从水面上啄起一条小鱼,落在荷竿上慢慢地吞下去。
  马泉是中央美院的画家,与我是少年时代同班同学。我俩友情甚笃,罗贯中研究会成立,我邀他当顾问,曾为他寄去资料。他根据资料,画出罗贯中坐像置罗贯中纪念馆内。
  他曾为我绘一幅题为《荷塘翠鸟》的国画,呈现的正是清中莲花池中翠鸟衔泥鳅落于荷枝的生动情景。
  在清徐中学东南角,就是曾经为纪念孙中山先生修建的中山公园。面积不大,也有数百平方米。文革后,清中在此创立校办工厂,生产铸造暖气片,也让学生们劳动锻炼干些粗活。
  如今,中山公园修复整新,也成为一个旅游景点。这是一处值得纪念的革命圣地。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很快侵占太原,太原成成中学曾迁到中山公园驻扎。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彭雪枫曾前往中山公园,为成成中学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形势报告。彭雪枫唤醒大家,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只有大家行动起来,参加全面抗战,才能挽救中国,挽救千千万万个家……“五一”劳动节即将到来,清源水城第一批景观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清徐中学“窑洞映朝阳、清荷馨碧塘”的美景,必将吸引更多游客驻足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