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化*生活总第4103期 >2024-03-06编印

下雪了 天晴了
刊发日期:2024-03-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吴利凯
  一场大雪悄然而至,除了天气预报早早做出提醒,其他的再也看不出一点征兆,湛蓝的天空下,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忙碌着,为美好生活奋斗着。
  雪是中午12点开始下的,方才还明亮的天空,逐渐被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灰色,像是老天要把天空用湿抹布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再下一场精心准备的雪。
  透过沾满玻璃朦胧的雾气,从饭店里面往外看,被乌云遮蔽的阴沉的天空开始落下雪花,最早落在地上的雪花眨眼间就消失不见,像是被地面吞噬了。
  随着雪花大军的不断涌来,黑灰色的地面开始出现斑斑点点的白色,就像是从毛玻璃往外看似的。风像是一个忠心的随从,时刻紧跟着雪的脚步,又像是雪的专职司机,载着一车雪花从天空降临到人间,送来冬意也送来了白色的盛宴。
  说是冬意,这似乎并不准确,毕竟立春的节气已经过去有一段时间了,很难想象这个天气还会下这样大的雪。大概是冬天没有来到人间旅游的雪花,要趁着低温的天气,来一场刺激人心的旅游,就像年假末尾出行的游客,要把年假的尾巴好好利用起来。
  白色最终还是盖住了五颜六色,一眼望去,风雪下得世界不再充满生机,而是白得发亮,白得纯粹,白得刺骨,白得让人无法靠近。
  周围人的私语和一盘盘菜肴散发的热气将我的思绪拉回到饭店,暂时从白雪的世界走出来,离开了凛冽的寒风和无情的白雪,再次被温暖环抱。
  老板端出一碗面,然后又拿出一小碗浇头放到我桌上,告诉我面刚煮好了,有点烫,慢点吃。
  山西人是离不开醋的,拿起桌上的一瓶老陈醋,转圈圈倒在面里,这是独属于山西人的神圣仪式,也是让一碗面绽放极致美味的最后一步,是山西每一碗面的最终宿命。最后,把浇头一起倒进面里,拌一拌,边塞进嘴里边吹气,咬几口咽进肚子,心里只有一个字,香。
  玻璃外的风雪越来越大了,窗外是风雪的舞台,从右边吹向左边,呼呼声环绕耳边,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变成厚厚的“云层”。走出饭店,踩在雪上,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抬头看,只能看到五十米的距离,余下的只有白茫茫一片。
  路上的行人仿佛是不约而同换上了同款的白色大衣,染了白色头发,这大概是这一天最流行的款式。大风夹杂着冰雪让人窒息,人们的动作出奇地一致,都将头歪着躲避风雪,不过这时候也没有人来笑话这样的场景,每个人都自顾不暇。
  出了饭店,我向着家的方向走着,每前进一步,整只脚都会陷进雪里。雪不可避免地灌进脚脖子,寒意从脚上传到头顶,我不由打了一个寒颤。继续向前走,风推着,雪拦着,不断有风雪吹打在脸上,也只好歪着头躲避风雪。平常6分钟的路程,最终花了两倍的时间才走完。回到家里,躺在沙发上,一脱鞋,袜子已经湿了一半,只剩半只幸免于难,谢天谢地没有全湿。
  大雪下了两天两夜,外面所有的物件都加了一件鹅绒大衣,看起来很是靓丽。雪停了,乌云逐渐散开,阳光开始重新降临在世界上,金色的光和白色的雪交相辉映,闪闪发光,像是在庆贺世界新生。
  马路两旁,党员干部纷纷带头,与环卫工人一道拿着铁锹和扫帚除雪,路的两旁多了数不清的雪堆。小孩子将雪堆成雪人,还有的把雪捏成小鸭子,一个个排着队站在路边,让人忍俊不禁。发出轰轰声音的大铲车也加入除雪运动,一车车黑白交杂的雪被绿色的运雪车运走,人们井然有序的工作让路面逐渐恢复本来的颜色。在阳光的照射下,遗留下来的雪也化成了水,将路面洗得清亮,把天空洗得湛蓝,洗掉了城市的污垢,整座城市都在闪闪发光。
  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国人向天争命的一种传承吧。从大禹治水以来,中国人就一直秉承着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流淌在血液里的宝贵精神,不断传承,展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中国人一直勇往直前,克服无数艰难险阻。
  风雪虽然很大,但是却掩埋不了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要做的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是中国人不变的信条。我拿起铁锹,用力铲起前面的雪,加入除雪队伍的行列,一起将这种不朽的精神共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