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林
庚子年,一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袭击了中华大地,十几亿人共克时艰。人们窝在家里,让我对人生的态度有了一些转变和看法:世事无常,人生短暂,自由可贵,心态永上。因为疫情在家憋的太久,解封之后,我对外出旅游更加紧迫了,这不,2021年4月份山东行,5月份又去鄂西游,游历了不少的景点,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恩施的女儿城。
世间男子无二心,天下女儿第一城!恩施土家女儿城,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区七里坪,是全国土家族文化集聚地,也是武陵地区城市娱乐消费中心和旅游集散地,旨在打造中国西部首家文化旅游商业古镇,中国的相亲之都,不到恩施,是无法体会土家女儿城之妙处的。在女儿城,当地导游阿平如数家珍般地向我们介绍:目前,女儿城集中了300家小商品门市,500间风情客栈,30家特色餐饮,40家美味小吃店面,8000平米景观草坪,10000平米综合运动中心,全国首创室内情景剧场——女儿城大剧院,同时还拥有湖北省内最大的水上乐园。我们看到女儿城在构建时,合理且精心地谋划了整体建筑风格,做到了仿古与土家吊脚楼紧密结合,完美地体现了土家族的民俗风情。在古镇走一走,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路面以灰色角砾岩铺就,整体布局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山清水秀,风水俱佳,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土家建筑文化的雏型。
在南北走向的女儿街左侧,是女儿城的主体建筑,跨过牌坊式的大门和亲水走廊上的小桥,有3条东西走向,互相平行,长约300余米,极具土家民俗风情的商业街。自2013年10月19日开城以来,古城内的旅游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这儿经营的店家,大致可以分为4类:即住宿(特色客栈)、餐饮(主题餐馆、特色餐厅、本地小吃)、购物(特色购物商店)和休闲娱乐(酒吧、咖啡馆、书吧)等。女儿城里商铺众多,客栈云集。民族服饰、玉石、银制饰品,琳琅满目。走进土家民俗博物馆,迎面一个巨大的圆柱银制饰品,悬挂在房梁上,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对面的墙上挂着招牌——“桃花银号”,据说这是一家老字号“万足银”加工商铺,木质展柜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精致小巧的银饰品,甚至还有银餐具,一个银制凤冠吸引了我,这是土家族姑娘出嫁时所戴的凤冠。它用纯银打造,凤冠上雕刻着密密麻麻的花瓣,几只薄如蝉翼的银蝴蝶穿插其中,冠顶一只银凤凰展翅欲飞,凤冠后还拖着长长的尾翼,更显雍容华贵,令人叹为观止。
女儿城小吃街左邻繁华的商业区,右邻水上乐园,汇集了恩施州8县市特色小吃,以及全国各地特色美食。土家包谷粑粑、恩施豆皮、建始大饼、炕洋芋、蒸儿糕、成都钵钵鸡、陕西夹肉饼、长沙臭豆腐等经典美食,应有尽有,颇受游客青睐,当然还有现场打糍粑、做豆皮、切桃糕等土家传统工艺展示。游客们可以现场了解这些手艺,且可小试制作、购买品尝。有的手艺人挑着担子,敲着不知名的梆子,哼着土家小曲,沿街叫卖,特别是肉连响、三棒鼓、黄四姐等土家工艺的展示,更吸引了诸多观众,就连前来观赏的当地市民也惊呼,这样的手艺和表演展示,他们也多年不见,勾起了对儿时的回忆。
说到女儿城的千种风情,必须说一说女儿会。“天上有个鹊桥会,恩施有个女儿会”。被誉为“东方情人节”的土家“女儿会”,每年的农历7月7日至12日,在女儿城举行。它保存着古代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是偏僻的土家山寨中,与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是一种独特而新奇的节俗文化。届时,女儿城的亲水走廊沿线为相亲游园区,单身男女可以在此查阅或发布相亲信息,同时参与招亲打擂互动活动,还可欣赏土家情歌汇,感受土家“浪漫爱情”,参加土家“风情万巷”系列活动,体验土家民风民俗。姑娘们往往把用背篓背来的土产山货,摆在街道两旁,自己则稳稳当当地坐在倒放的背篓上,等待意中人来买东西,小伙子则在肩上斜挎一只背篓,形如漫不经心的游子,在姑娘面前搭讪,双方话语融洽,机缘相投时,就通过对歌形式,寻找意中人或与旧情人约会,畅诉衷情。参加女儿会时,青年女子则身着节日盛装,习惯把长的穿在里面,短的穿在外面,一件比一件短,层层都能被人看见,谓之“亮折子”或俗称“三滴水”,并佩戴上自己最好的金银首饰。
女儿会期间的重头戏,当然是晚8时的相亲晚会。届时,台下人头攒动,被挤得水泄不通。高高的戏台上,大红的背景墙中,张贴者一个金色的“囍”字,旁边是龙凤呈祥的图案,喜庆浪漫。台上身着节日盛装的姑娘与小伙,载歌载舞,他们精彩的表演,赢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和叫好声。舞狮表演更是一绝,金黄色的狮子踩着音乐的鼓点,在用方桌搭起来的台上摇头晃脑,憨态可掬,活灵活现。如今,相亲晚会已经发展到每晚必演。华灯初上时,单身男女或于登记处踊跃填写阅览相亲卡片;或在人群中细细寻觅伊人芳踪;或纵情放歌于相亲互动游戏活动的舞台上。女儿城内,到处弥漫着爱的气息,悄然缔造着土家的浪漫。
我们从女儿城出来,便被引进附近的叫郑家大院的酒店,参加土家人的“摔碗酒”宴。饭前,酒店还为游客组织了一场精彩的土家族歌舞晚会,让我们观看了极具土家民族风情的摆手舞、白虎舞、巴渝舞等。还从演唱和其它形式的表演中,形象地了解了巴人原始婚俗的遗风以及哭嫁的传统习俗,让我们在丰盛的摔碗酒宴前,先享受一下精神晚餐。特别是我们的桌长刘铜锁,他给了演员50元,女演员给我们桌上每人的小碗里斟满了葡萄酒。他与演员一起唱歌,我们喝酒。演员们还与我们互动,合唱了一首歌,引来许多游客的观看拍照。
饭间,要求主人敬客人酒和客人回敬、互敬,都要一口喝干。美酒下肚,举起土碗,猛往地上砸,体现一种豪气,意喻“碎碎(岁岁)平安”。“摔碗酒”缘于土家族,在古代是土家儿女上战场前的一种壮行酒。民间传说在很久以前,土家族的两个族长之间有了恩怨。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两人决定尽释前嫌,于是共饮一坛酒,以示今后的友谊与和谐。饮过之后,将碗摔碎,以泯恩仇。从今天的摔碗酒来看,它是一种友情的表达,是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必不可少的礼仪。这个酒店摔碗有固定的地方,在大餐厅进门的墙根处,有众多摔破的土碗。墙上写着摔碗酒歌:一摔兄弟情谊深;二摔朋友恩仇泯;三摔同事隔阂尽;四摔长辈更精神;五摔子孙学业精;六摔家和财运顺;七摔气定扭乾坤;八摔商海事业成;九摔开花荣华身;十摔平安万事兴!
再看大家吃饭的大餐厅内,男人们在闹,女人们在笑,孩子们在跳。清脆的摔碗声,伴着一屋子的欢笑声,热闹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