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化*生活总第4065期 >2023-12-06编印

刊发日期:2023-12-06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狐突(?——前637),亦称伯氏、狐子。原姓姬,因祖封于狐氏大戎(今吕梁山中段)故改姓为大狐。
  狐突为春秋时晋国大夫。其女狐姬嫁晋献公诡诸,生重耳。晋献公十一年(公元前666年),重耳居蒲城(今山西石楼县东南)。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因献公宠姬骊姬欲立其子为太子,宫乱宣起,重耳怕受到迫害而出逃,狐突之子狐毛、狐偃跟隨重耳先后周游翟、齐、鲁、宋、郑、楚、秦等国。公元前651年,晋献公死,晋国内讧加剧,献公诸子奚齐、卓子相继被杀。齐、秦两国派军队护送夷吾归国即位,是为晋惠公。晋惠公十四年(公元前637年)九月,惠公死,其子圉立为晋怀公。怀公为巩固其帝位,削弱其叔重耳的影响,命随重耳出逃在外之人限期归国,不归者,诛其全家。同年冬,因狐突不召二子归国,被怀公拘捕。怀公对狐突说:“子归则免罪。”狐突回答:“子之能仕,父教之忠。”“父教子贰,何以事君?”拒绝了怀公的要求被杀害。次年,秦国送重耳归晋,晋人迎重耳,杀怀公。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文公厚葬狐突于狐氏大戎境内的少阳山。因狐突教子“忠臣不事二主”,深得历代统治者推崇,且被神化,千百年来,故今之人以立庙而祀之。
  关于狐突之籍贯,千百年来众说纷云,有人说在清源,也有说在古交,还有人说是交城,总之在清徐、古交、交城一带是肯定的,因为这一带有狐突庙、狐突墓、还有狐突的传说。
  现在最大的狐突庙位于清徐县城西八华里的西马峪村北。始建于宋宣和五年(1123年),金明昌元年(1190年),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作过修葺,并彩饰武士、侍女、及狐突夫妻坐像。明代又扩建了献殿,明正德年间的石柱及木构件至今保存完好。清代又扩建了山门、乐台以及钟、鼓二楼,遂构成了东西宽30米,南北深75米,占地约2200平方米的重院建筑。
  199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狐突庙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清徐狐突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注:参考《左传》《史记·晋世家》
  清徐名人堂:晋国大夫——狐突
  啜希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