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的响声,小狗的叫声,沙沙的雨声,呼呼的风声……生活中有很多奇妙的声音,关注身边的声音是探索音乐的开始。为带领学生在音乐探索中多方位理解“乐”和“情”,唤起学生内心对音乐的喜爱之情,为此,我课前布置了一项音乐实践作业——自制沙锤,并且可以装扮一下沙锤,课堂上学生可以拿出自己自制的沙锤来展示。
自制乐器——小沙锤,学生们的表现让我吃惊,特别的积极,也特别的用心,并且利用自制的乐器开始了音乐的探究,表达了自己对音乐独特的想法和感受,提升了音乐素养与享受艺术表现的乐趣。
在课堂上,学生们拿着自制的乐器,而且装扮的沙锤非常的漂亮,此时学生们对沙锤充满了好奇心,但低年级的学生因自制力差,难题出现了:如何管理好沙锤的有序使用呢?
对!给自己的沙锤起一个好听的名字,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喜欢乐器的兴趣;另一方面沙锤也起到了更多的作用:上课的“陪伴者”、课堂“监督员”、“小主人”的“小跟班”,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积极的上课状态,同时“小主人”也要管理好自己的沙锤,让它加入我们的课堂,不允许沙锤随便捣乱!
现在沙锤管理好了,课堂上学生们特别喜欢自己的沙锤,我们还一起探索了好多种使用方法呢:
第一种演奏方法:敲击法。我们可以用沙锤敲击不同的身体部位:比如腿部、胳膊、肩部等;还可以敲击身边的物体,比如桌子、凳子、两个沙锤互碰等。
第二种演奏方法:悬空晃动法。首先将沙锤悬空,然后可以进行左右晃动,划圆圈晃动,还可以由上而下地进行晃动。
第三种演奏方法:划拍演奏法。在音乐中有好多种拍子,现阶段主要是二拍和三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左右手划拍子,这样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效果。一般从上往下的动作会发大声,而从下往上的声音会小,这也正好和音乐中的强拍、弱拍相符合,为下一步学习节拍的强弱规律打下了基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强调划拍的方向。
音乐家奥尔夫说过:“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因此,教师不要限于传授技能、统一声音,而是发挥学生的即兴能力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创造不同的声音效果。
我们还搭建了“乐”舞台,学生们拿着自己自制的小沙锤来展示,既增加了乐曲的节奏感、韵律感,又丰富了我们的课堂。
音乐课堂离不开乐器的参与,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制作,对沙锤有了不一样的情感,拿着自己制作的乐器,“乐”在其中。沙锤的出现唤醒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力,也给了老师许多上课的灵感,碰撞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火花,让音乐课堂变得更丰富、更有活力,更增加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为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也会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学习新理念,真正体现音乐课的课程价值和学科素养,带领学生走进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用美妙的音乐浸润孩子们的心灵!
探索着收获着快乐着
王圣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