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生态*之窗总第4062期 >2023-11-29编印

一张厕纸引发的热议
刊发日期:2023-11-2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周斌
  近日,一则有“味道”的讨论引发热议。讨论的焦点是:要不要带走在野外用过的厕纸?讨论最初发生在一档公益环保纪实节目中,两位嘉宾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一个观点是,如果真的憋不住要在荒野上解决其实也没问题,但是要把纸巾带走。另一个观点认为,保护生态环境非常重要,但也可以从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步一步来。如果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带走在野外用过的厕纸,能不能有第二、第三种方法,从中找到最优解,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更多人能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笔者也情景带入式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如果遇到这样的场景,应当从自身做起,尽量避免二次污染。可以使用可溶解厕纸,并借助自备工具或周边捡拾的木头、石块等,将使用后的厕纸和污物掩埋。在避免直接接触、保持自身清洁的同时,防止厕纸和污物被吹散,影响自然环境。
  除了个人采取适当行动,还可以在应用场景中作些文章。正如“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果某处已满地是“坑”了,就应该考虑建立公厕。野外的公厕无法通水,因此可考虑采用生物降解法处理污物,用太阳能或风能为电灯供电。再比如,在进入野外景区的入口处,免费或以成本价发送小铲子和厕纸,以备不时之需。这既是一种倡导宣传,也是一种规范管理的方法。
  作为一名生态环保工作者,笔者看到这样的热议首先要点赞这个节目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关注绿色生活方式上。观众和网民的讨论乃至争论,出发点都是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绝大多数的热议都围绕着绿色出行、绿色旅游在开动脑筋、出谋划策。笔者也希望更多的专家、大咖或旅游达人能够参与热议,传递绿色理念。相关主管部门也可以借此主动收集听取意见,积极作为,形成良性循环和舆论闭环。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