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新闻总第4059期 >2023-11-24编印

党建引领添动能乡村振兴谱新篇
刊发日期:2023-11-24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大内容。在“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引下,新业态、新模式为田野带来新希望、新发展。我县将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提速作为“五五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产业化经营优势,厚植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持续推进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动建设“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美丽乡村。
  激活组织,小山村来了识货的“兴农人”
  村里班子引领作用不强,基层干部后备力量不足,集体经济发展思路单一……乡村振兴新形势下,农村发展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需要新理念、新技术。
  清源镇温南社村驻村第一书记孟宇深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带动全村转变发展思路,以盘活闲置资产和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业为发展方向,有序推进温南社村产业布局调整,构建“基础+特色+延伸”的三产发展路径。支部引领培育新型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组织打造360亩特色红薯、2610亩玉米等规模化种植基地,大力促进村内务工就业、带动农民增收;通过积极申报,获得省级衔接资金1700万元用于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新建了61栋日光节能温室,目前温室主体、智能化设备已经完工投用,温室内路正在平整硬化建设当中。
  夯实技术,农产品有了满满的“科技范”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创新联盟等支撑力量,抓紧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设施装备,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应有之义。
  作为山西省首个“天然富硒种植基地”,西谷乡东木庄村依托汾东、百禾元与省农科院、高粱研究所深度对接,优化品种、优化种植,将小杂粮规模做大、质量做优、品牌做精。采用“公司+党建+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农户统一种植收割,公司负责资金注入、加工转化、对外营销。与能投汇丰、袁隆平农场展开合作,启动建设东木庄万吨杂粮加工园区,促进杂粮种植及加工提质增效。同时借助电商平台大力宣传农产品,做旺人气、做热市场,把小杂粮变成网上热销的“口碑好粮”,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拓宽了杂粮产品销售渠道,在保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产品“身价”,树立了地方品牌形象。
  以工促农,大企业都进“朋友圈”
  在乡村振兴的大战略引领下,我县号召企业积极参与到村级集体经济建设之中,把村集体和农民都纳入到企业的产业发展链条,从而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带领村集体和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东于镇东高白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巷直通农家,一排排现代化厂房整齐林立,以工补农、以工促农、以工养农的新型农村产业格局,解决了全村以及周边一半以上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村民以到企业务工和跑运输为主要经济来源,改变了以往村民单一以种地为主的经济状况。目前在东高白村落户的民营企业有30多家,其中像亚鑫集团这样的规上企业就有6家,解决了本村及周边农村劳动力就业3000余人次。村里还新建了4800多平方米的仓储冷藏设施和集贸市场项目,在充分满足村民蔬菜储存的基础上,实行对外租赁;借助“百企兴百村”这一行动,东高白村积极与驻地企业亚鑫集团对接,打造20余亩的育苗基地,免费为村民提供抗虫害抗病高产优质幼苗,并对外销售。
  如今的东高白村,驻村企业迅速发展,村集体经济逐渐壮大,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村容“靓”起来,一曲激昂高亢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曲在这里奏响。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