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安全*在线总第4058期 >2023-11-22编印

冬季“四防”安全常识,请谨记!
刊发日期:2023-11-2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当前已进入冬季寒冷时段,又到了抓好冬季“四防”的关键时刻,冬季“四防”指防寒、防冻、防火、防中毒。我们要以杜绝安全事故为目标,切实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强化安全知识,确保温暖安全过冬。
  防寒篇
  01 预防措施
  正确使用劳保护品。
  注意观察皮肤,常活动。
  做好人体直接接触空气部位的保暖;裸手不要接触金属物体。
  加强关节保暖防护。
  临时休息处保温措施达标。
  02 急救措施
  一度冻伤,可让自己主动活动,并按摩受冻部位,促进血液循环。
  二、三度冻伤,应尽快脱离低温环境,保暖,促进肢体复温。
  二度冻伤的水疱可在消毒后刺透,使黄水流出再包扎,伤口已破溃者按感染伤口处理。多喝热饮。尽快除去湿衣服。用温水清洁伤口。确保伤处完全干燥。
  防冻篇
  有冷却系统的机械设备,在气温降到5℃以下时,应每日放水或加入防冻液,发动机应将节温器装好,加盖保温套。
  加防冻液前,应对机械的冷却系统进行清洗,并详细检查水箱、水套、水管及接头等处,应无渗漏。根据当地气温情况,按照规定比例配制防冻液。严禁用口尝试防冻液。加注防冻液的发动机,应有明显提示。
  加入的防冻液应较水容量减少6%,防止受热膨胀后防冻液外溢。防冻液如有缺少应及时添加,比重符合规定。
  为加速严寒地区发动机的起动,防冻液可每日放出,起动前须在有盖容器内进行预温后再加入,其温度不得超过80℃。天气转暖气温经常保持0℃以上时,可将防冻液放出,换用净水。
  寒冷地区起动发动机前,应将水加热到60-80℃再注入冷却系统。如发动机未能起动而加入的热水已降温到10℃左右,应速将水放出,重新加入热水,再行起动。
  作业中,如临时停车,应将保温套盖好,并放下通风口窗幕。如停机时间较长,冷却水有可能冻结时应放尽各部积水。作业后,应立即放尽各部积水。
  放水时机械应放于平坦位置,待水温降到50-60℃时打开水箱盖和水套、水箱、水泵的放水塞。操作人员必须注视放水情况,防止放水塞冻结或因盖子盖紧造成水管部分真空堵塞。在观察确认积水全部放尽后,各放水塞应保持开启状态,并悬挂“无水”标牌,方可离开。
  防火篇
  加强防火安全教育,尤其是易燃易爆区域禁止烟火教育,要加强动火管理和动火工作许可制度,建立各级防火责任制制度。
  消防设施及器材管理制度应健全完善,并做到齐全好用。在入冬前要全面检查,排除消防栓井内及地面消防管线内积水,严防冻裂,员工要对消防器材做到“三懂三能三会”。要加强易燃易爆区域的安全防火监控管理。
  居家生活要加强生产生活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的使用和管理,做到人走火灭。
  严防电器火灾发生。加强对各个场所的防火检查,冬季照明线路必须符合标准要求,规范接线、用电,严禁设备及线路超负荷使用。
  怎样使用干粉灭火器?
  灭火时,可手提或肩扛灭火器快速奔赴火场,在距燃烧处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如在室外,应挑选在上风方向喷射;操作者应一手把保险销拔下,然后握住喷射软管前端喷嘴部,另一只手将开启压把压下,打开灭火器进行灭火。
  防中毒篇
  室内无通风设备。
  液化灶具漏泄、煤气管道漏泄。
  使用燃气热水器并与浴室建在同一屋内。
  长时间停车时开空调。
  如何区分煤气中毒程度?
  轻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心动过速、短暂昏厥。
  中度中毒患者口唇、指甲、皮肤黏膜出现樱桃红色,多汗,血压先升高后降低,心率加速,心律失常,烦躁,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即尚有思维,但不能行动)。症状继续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
  重度中毒患者将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经抢救存活者可有严重合并症及后遗症。
  紧急施救如何进行?
  应立即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查找煤气漏泄的原因,排除隐患。
  松解衣扣,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如发现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做心脏体外按压。
  立即给氧,有条件应立即转医院高压氧舱室做高压氧治疗。
  急救有哪些认识误区?
  冻一下就会醒?寒冷刺激不仅会加重缺氧,更能导致末梢循环障碍,诱发休克和死亡。
  臭渣子味就是煤气?事实上,煤气是一氧化碳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是碳不完全燃烧生成的。有些人认为屋里没有臭渣子味就不会中煤气,这也是错误的。
  煤气中毒患者醒了就没事?煤气中毒患者必须经医院系统治疗后方可出院,否则容易遗留并发症或后遗症。出院后应口服药物或进行其他对症治疗,重度中毒患者一般需一两年才能完全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