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古称彭城,华夏九州之一,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五省通衢”,华东门户。同时,也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徐州沛县人)的故乡。汉初,高祖刘邦封少弟刘交为楚王,建都彭城。西汉时期,共传立12代楚王。徐州汉文化景区“有俑有陵有汉画,有山有水有古刹。”在有着4000多年厚重历史的徐州,人文景点甚多,不胜枚举,呼之欲出。毫无疑问,汉文化景区就是这座历史古城,独具魅力的金名片!
凝聚了汉文化精髓的徐州汉文化景区,由原狮子山楚王陵和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整合扩建而成,总占地面积1400余亩,是集历史博览、园林景观、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汉文化主题公园,国家4A级文化旅游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以汉文化为特色的主题公园,囊括了被称为“汉代三绝”的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是两汉遗风浓郁的文化保护基地。我们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塔、纪念馆等景点后,打出租车来到位于徐州市云龙区的汉文化景区。“车马出行”雕塑广场。刚下车,就看到了景区南门外的雕塑广场,群雕长50米、宽20米、高12米。雕塑以花岗岩为基座,采用铜像与花岗岩像相结合的表现方式。雕塑创作依据历史资料,以局部节选的方式作为雕塑创作的基本元素,同时定位于楚王作为诸侯王出行的等级规格,与楚王陵呼应。群雕主要描述汉画像石《车马出行图》的场景,整组群雕,坐落在广场正中心,坐西朝东。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始终以传承和发扬汉文化为己任,创作“车马出行”的大型雕塑,彰显了汉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地位,在深化汉文化景区内涵的同时,又成为徐州城市文化形象的标志之一。
闻名遐迩的楚王陵地宫。处于汉文化核心景区的狮子山楚王陵,据推测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wù)之墓。该陵墓“因山为陵,凿石为藏”形制奇特,工程浩大,凿石量高达5100立方米,是一座罕见的特大型西汉诸侯王崖洞墓葬。陵中出土金、银、铜、铁、玉、陶等各类珍贵文物2000余件套,工艺精绝、令人叹为观止。其中,最有名气的是金缕玉衣,共使用了4248片玉片,金缕1576克。我一直想亲眼看看金缕玉衣,这次终于见到了。据导游介绍,这件金缕玉衣有几个全国之最。一是年代最早:入土年代距今超过2000多年。二是玉片最多:在国内已发现的玉衣中,一般所用玉片少于3000片,而此件玉衣达4248片。三是玉质最好:玉衣全部用新疆和阗白玉、青玉组成,温润晶莹。四是工艺最精,保存最好:这些玉片最大的10平方厘米,最小的不到1平方厘米,且非常薄,有的仅厚0.1厘米。五是玉片的表面光洁度很高,打孔工艺也很规范。
虽然展馆的金缕玉衣是仿制的,但仍可想象到原物的华丽。楚王陵陵墓面积之大,墓室之多,令人咂舌,墓道两侧各种房间一一排列,镶玉漆棺之华贵,金缕玉衣之精美,都令人唏嘘不已,使我们看到了早在2100多年前帝王的奢华程度。狮子山楚王陵是徐州地区规模最大、文物遗存最多、历史价值最高的一座西汉王陵,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首,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惟妙惟肖的汉兵马俑。1984年,在狮子山附近一座砖瓦厂,因制砖取土挖出很多小泥人(陶俑)。这些小人,数量众多,身高为40厘米左右。最后发现这是一支由6条兵马俑坑组成的庞大的地下军阵,出土有步兵、车兵、骑兵、战马等各类陶俑4800余件。2006年初,汉兵马俑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新馆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新增添的“徐州汉代军事展厅”,使得游客在领略兵马俑发展历程、军阵布局、制作工艺等内容的同时,通过与咸阳西汉彩绘兵马俑、西安临潼秦代兵马俑的对比,更深入理解徐州兵马俑所具有的丰富时代内涵。汉兵马俑馆北侧100米(狮子潭内),新建有目前国内唯一的水下兵马俑博物馆。该馆为两个方形桷斗状建筑,借鉴汉代屋顶建筑形式,呈四坡面。展出的是复原的俑坑和精心修复的兵马俑。水下兵马俑馆与汉兵马俑博物馆,共同为观众呈现了2000多年前,大汉楚王所拥有的完整军阵,及汉代发达的军事、经济、工艺奇迹与文明。
栩栩如生的汉画像石。新建在狮子潭水面东侧的汉画像石长廊全长约300米,是国内第一座以“汉画像石文化体验”为主题的博物馆。展厅分为3个区域:动漫展示与休闲区、汉画像石及拓片制作互动区、汉画像石精品展区。其中,堪称国内第一的以汉画像石图案为体裁的动漫影片,创造了汉画像石文化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以现代高科技声、光、电技术,生动再现汉代现实生活场景,使游客身临其境。并以现场互动的形式,展示汉画像石雕刻、拓片制作、印章篆刻及书法题跋。通过互动参与项目,既增添了文化特色,又使游客充分融入文化本身,体会到新奇、愉悦,达到情感体验的目的。另外,展厅外还分布了“车马出行组团”“战争比武组团”“生产生活组团”“神话世界组团”等4个汉画像石组团,真实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信仰等各个方面,充分反映了汉代人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追求。
幽静神秘的竹林寺。竹林寺是中国第一比丘尼的道场。我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法师(俗名仲令仪)是徐州人,生于西晋末年(291年),24岁出家,70岁圆寂。徐州人民为纪念其功绩,东晋永和年间,在东郊狮子山上修建了竹林寺,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文献记载,明清时期的竹林寺顺山而建,规模宏大,为徐州八大寺之一。后历经战乱,常年失修,直至上世纪中期日寇侵华,竹林寺被肆意劫掠,千年古刹毁于一旦。徐州竹林寺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尤其韦驮菩萨在抗战期间,神秘显身,战后又从日本回归的奇闻佚事,更凸显了特别的文化价值和传奇色彩。新建的竹林寺座落在徐州汉文化景区北侧的骆驼山上,属于典型的“山上寺”。汉传佛教游览区包括竹林寺内的观音阁、第一比丘尼纪念堂、南北山门、钟鼓楼等。两大展区的风物,集中体现了汉文化的博大恢宏,构建了“观汉狮子山,拜佛竹林寺”的独特人文景观。
层次分明的园林景观。景区内的园艺绿化也堪称一绝,栽植银杏、国槐、栾树等大型乔木40余种,2.6万棵。桂花、梅花等灌木2.8万株,草坪13万平方米。营造出了层次分明、色彩丰富、季相交替的景观群落,将山园融为一体。景区着重体现的是春花秋色的园林景观,我们去时,正值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草木繁盛,竹林青青,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景区先后被评为“中国环境艺术示范景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得50个地方银奖”等荣誉称号,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明清文化看北京,隋唐文化看西安,两汉文化看徐州”,这已经是中国文化旅游者的共识。几千年间,从政治到经济,再到历史、文学,徐州在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众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如此宝地,怎容错过?
徐州的汉文化魅力
韩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