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特别*关注总第4041期 >2023-10-16编印

牛家寨的自豪 清徐人的骄傲
——中国计算机学会掌门人杜子德教授侧记
刊发日期:2023-10-16 阅读次数: 作者:IOI2008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本报通讯员任宝太 2019中国计算机大会期间,秘书长杜子德(右二)与受邀参会的IEEECS代表团
  估计很少有人知道,我们国家的顶尖科学社团——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的掌门人即专职秘书长是清徐人,而且是从2004年到2021年任职长达17年,此人就是牛家寨村的杜子德教授。
  杜子德是九三学社社员,曾担任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首任President(主席),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信息与通信委员会秘书长,是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的杰出会员,现任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CCFNOI)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顾问、道扬书院(代行)院长、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AIRS)执行院长。
  他于1955年9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姐妹多,牛家寨又是全县有名的西北穷区,自然条件差,人们收入极低,从小生活就很困难。他天资聪颖,又十分要强,学习成绩一直拔尖。但由于“文革”期间国家停止高考招生,中学毕业后的他也只得回村参加农业劳动,每天与庄稼土地打交道。即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也没有放弃学业,一有机会就看书学习,追求知识。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后,由于他有着良好的知识储备,一战成功,被著名学府北京钢铁学院(现名北京科技大学)录取,从穷乡村走进了北京城。
  经过四年的紧张学习,1982年1月,杜子德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并取得计算机专业学士学位,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他十分珍惜这良好的工作条件和深厚的学术氛围,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研究,又用了两年时间,取得了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工学硕士学位。因学习与研究成绩突出,1988年,组织上公派他作为访问学者去荷兰特文特大学从事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期满后回国继续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从事计算机研发工作。
  转战计算机学会
  1996年,正当杜子德在计算机研发领域渐入佳境的时候,中国计算机学会(以下简称CCF)开始换届,有意让杜子德担任CCF副秘书长。
  从研究生算起,那时杜子德到计算机所学习工作已超过14年了,到CCF工作,就意味着他必须离开所热爱的科研工作,技术职称很难得到提升,所以他没有任何思考,马上就拒绝了。
  之后,杜子德把CCF的有关资料和世界计算机学会的有关情况做了收集,认真了解其职能与业务,同时也作了几个月的深入思考。经过研究与思考,他觉得随着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在全球的普及与应用,CCF作为一个行业学术组织,承担的历史使命十分重要,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光明。他当时想:如果我来运营CCF,能不能使得这个组织改变,进而给社会带来更多价值?很快,他萌生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传统现状的想法和办法。经过认真思考,他带着一脑袋的思路和点子,最终同意离开学术研究岗位,到学会任职。
  创建青年计算机论坛(YOCSEF)
  不满足于过早九晚五轻松日子的他思谋着改变。
  1998年,当时不少年轻的很有见地的专业人士,或是路过或是专门,常常到他办公室与他讨论计算机业界的问题,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为什么不搭个台子让这些年轻人公开表达他们的观点呢?他想了一夜,想到了一个名词: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
  论坛成立后,学术委员会连开了两次会议,定位论坛的运行模式为思辨式,主要就业界关心的敏感话题进行开放式讨论,并把论坛定为“专题论坛”,以区别当时以演讲为主的论坛。
  经济是基础,搞活动需要花钱,但没有人给他们拔款。杜子德不等不靠,先找到了联想公司品牌部部长乔健,却没有搞定。好在乔陪他一起找到了总经理杨元庆。由于之前他与杨元庆参加国际计算机会议时建立了信任关系,杨元庆就说:“子德还是可以相信的嘛!”于是他拿到了一笔宝贵的赞助,保证了论坛的筹办正常进行。
  经过紧张的筹备,一个由青年人掌管的、全新的、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活动及相应的组织诞生了。当年的8月22日,第一次专题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由于论坛的活动方式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不但令大家耳目一新,更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包括党报在内的全国性各大媒体争相深度报道,社会影响巨大。此后,论坛又增加了学术报告会,使得每年活动的频度不少于12次,而且年初就把一年的活动确定下来后向社会公布。论坛活动的连续成功举办,在业界名声鹊起,影响力日益扩大,也使得赞助机构联想电脑公司(后更名为联想集团)对杜子德更加信任,之后几年的活动都给予了论坛持续的资助。
  论坛的成功举办,使杜子德深深感到,中国计算机学会过去僵化的体制已日益跟不上时代发展,他想以此为契机,对论坛实现一种组织架构和制度上的变革和创新,比如开放民主、彼此平等、领导人公选、任期限定等,并建立了严密的运行规则,大家依规行事,违反就惩罚,如连续三次不参加活动或会议就被除名,颁布后严格执行,对学术委员不参加会议且连续达到三次的就给予除名。大家看到动真格的,就都能认真对待,论坛也进入了良性的运转。
  新的制度带来新的气象,极大地调动了这些青年才俊的积极性,大家都感觉是在为自己的组织而工作,劲头十足。经过一年多的运转,论坛在业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果也越来越多,杜子德终于按自己的想法办成了这件事,心里感到莫大的安慰……
  继续变革中国计算机学会(CCF)
  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YOCSEF)是杜子德企图变革CCF的一种尝试,其成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CCF也到了四年一次的换届时刻。显著的成绩,年富力强的思维和体魄,使他以为曙光在前,可以接任秘书长,大显身手变革CCF。但现实给予他当头一击,有人认为秘书长需要由沉稳而又资深的学者担任,而杜子德还是太年轻、太简单、太天真,不适合担任秘书长一职。
  这对他无疑是当头一棒!
  他的情绪比较低落。这时,CCF的元老李树贻、汪成为等专门找他谈心,充分肯定了他到学会工作以来取得的成绩,鼓励他不要着急,要沉得住气,继续努力。杜子德经过冷静思考,也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他明白,想成就任何事绝不那么简单,必须要有艰苦而长久作战的准备,且要时刻注意把心态放平。于是他保持低调,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一心一意巩固经营两件事: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和新开拓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CCFNOI)。
  就这样,又过了四年。
  无心插柳。当他不再考虑秘书长的时候,这个职位却水到渠成般地落在了他的身上。2004年4月17日,CCF换届,理事会一致同意聘任杜子德为秘书长。从此,他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春天,和新任理事长李国杰院士搭档,真正开启了学会(CCF)的变革之路。这时,距他到学会工作已有八个年头。
  在理事会的领导下,杜子德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首先设计确定了符合国际规范的学会治理架构并付诸实施,把决策层和执行层分离,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秘书长负责制,秘书长负责学会的管理和运营,就如同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而不仅仅是办事机构的协调人。这实际上是扩大了秘书长的职能范围。
  其次就是发展个人会员,扩大学会的覆盖面,体现个人会员是学会的组织基础,计算机专业人士从此有了一个明确的渠道正式加入学会,2008年又完全开放式地让会员参选和选举理事。到2021年杜子德卸任秘书长的时候,学会仅付费会员就达到了8.3万,会员的活力得以极大的激发和释放。
  第三,是实行依法办会和民主办会,按规则办事,建立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制定了若干内部管理条例:会员条例、专业委员会条例、学会会刊条例和会议组织条例,修订财务管理条例,让各项活动都有规可循。
  还有就是转变办会理念,树立独立自主的经营思想。要像经营一个不能分红的公司一样经营学会,用企业化思维管理学会,如扩大财力来源,为会员提供超值的服务;公开招聘专职人员,建立专业化的队伍。
  接着,他又着力解决部分专委存在思想散漫的问题,每年对专委进行考核,不搞终身制;设立了企业工委,加强了与企业的联系;破天荒地在学会设立奖项,激励优秀,结束了学会建立以来没有奖项的历史,并创建了会刊《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
  因为在CCF治理架构的设计、制度的完善、新产品的创建、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品牌营销等方面有着明确的定位和思路,在杜子德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十七年的变革,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与当年已不可同日而语。它秉承3M(会员构成、会员治理及为会员服务)理念,坚守公正、独立、创新的价值观,聚集了一批有激情、有真诚并且专业水平极高的专家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包括专业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会员活动中心等近200个下属机构中,完全按照国际规范治理,积极地为10万会员服务,又创建了苏州业务总部(大楼),成为一个在业界有广泛影响力、具有一定国际声誉的学术社团。就连2007年杜子德去纽约总部寻求合作时对中国学会不理睬的国际领先的计算机学会ACM,也主动跑来中国签署合作协议。特别是在2000年,由杜子德任执委会主席,CCF成功策划和组织举办了由中国承办的2000年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IOI2000),被中国科协称赞为学会改革的一面旗帜。
  回馈家乡教育扶贫
  中国有数以亿计的农村人口,要让中国成为真正的强国,就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就必须发展中国的教育,而要发展教育,就必须重视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对这一点,从农村走出来的杜子德比别人体会更深。当学会的工作风生水起之时,他并没有忘记养育了他的山西家乡。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秉承“扶贫先扶智”的理念,认真履行一个学术组织的社会责任,坚持促进先进教育理念和科学技术的普及,从2001年起,每年都要开展吕梁教育扶贫公益活动,组织专家近距离接触贫困山区的学校、老师和学生,向当地的中小学校进行科普讲座及捐赠,在方山县援助建立了一座农村希望小学,并从2011年起每年全额资助20名吕梁教师进京观摩学习,希望通过这项公益活动提高贫困地区教师的教学水平、开拓一线教师视野、共享优质资源,直接惠及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在杜子德的协调下,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单位清华大学还将离石中学和石楼中学设立为该校学子社会实践联系点。
  2021年3月,杜子德卸任秘书长,告别了他工作24年、担任秘书长17年的中国计算机学会。
  卸任后的杜子德并没有淡出江湖含饴弄孙,反而比过去更加的忙碌。他先是南下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聘为校长顾问,并担任了以创校先贤之一的凌道扬先生命名的道扬书院院长(代行)。他专门设计了一系列的课程,将培养道扬书院学生的情商和领导力作为使命,通过互动和实践的方式,力求使学生在沟通、表达、责任感、领导力、审美等方面得到提升,日后成为堂堂站立、有智慧的人。同时,他还认真履行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CCFNOI)主席的责任,常年马不停蹄地穿行于全国各中学,向青少年普及先进的思维、理念和知识。
  附:杜子德教授主要著作:《谈谈领导力》《大学生职业规划》《判断力》《沟通》《三点定一线》《国际思维和国际合作》《专业和专业化的困惑》《杜子德文集》
   2008年IOI主席杜子德为参加第二十届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IOI2008)中国代表队金牌第一名俞华程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