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悦读*时间总第4040期 >2023-10-13编印

亲人的怀抱,是最温暖的树洞
——读《小语借眼泪》有感
刊发日期:2023-10-13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毕淑敏给孩子的心灵成长绘本·小语借眼泪》,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好童书不仅仅为孩子代言,也为成人了解孩子打开一扇窗。现在,童书阅读推广人推荐“毕淑敏给孩子的心灵成长绘本”,循着爱的足迹,关注孩子的情绪、需求、心理健康,感知爱的温度,在家人的拥抱、接纳、安慰中,让孩子学会接受爱,也有足够的能力去爱人。
  浙江省杭州市新城实验幼儿园园长许烨:这本书并没有介绍小语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但是从小语遇到因失去亲人而悲痛欲绝的家庭选择默默走开这一细节,可以看出他的善良、懂事。《小语借眼泪》,一个很有趣的书名,一拿到书我便有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要借眼泪?我带着疑问翻开了书,也随着小语进入了他的借眼泪之旅。
  只要家里来了客人,爸爸妈妈都去热情招呼,小语就会咧开嘴大哭,可是每次都没有眼泪,所以大人们都说他是在撒娇,小语觉得很委屈决定出去借眼泪。在借眼泪的过程中,小语遇到了切洋葱的大叔、生病的伯伯以及因失去亲人而悲痛的家庭,还遇到了眼睛湿湿的大象、一边吃东西一边掉眼泪的鳄鱼和抱着饲养员眼泪汪汪的狮子……可是他们都无法将眼泪借给小语。于是,他去找科学博士奶奶帮忙,奶奶告诉了小语关于眼泪的秘密,在回家的路上,小语遇到焦急等他回家的妈妈,两个人紧紧抱住的时候眼睛湿润了。
  山东省胶州市海口路幼儿园副园长徐敏:在“毕淑敏给孩子的心灵成长绘本”中,作者以朴素的语言对《小语借眼泪》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诠释,用一本画出来的书和简短的文字启发着成人走进孩子的理想国。
  绘本映射出幼儿社会性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的成长过程,是从“自然人”转向“社会人”的过程。在故事中,小语通过“哭”的情绪表达未能建立与外界良好交流的反馈,小语所扮演的角色不能得到认可导致出现心理偏差和内疚心理,小语想要主动通过“借眼泪”来证明自我,是学龄前儿童对外界反应作出的社会性表现。他们通过对外界的接触和认知,培养社会属性、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内化行为准则、履行社会角色,通过扮演角色得到认可并反复认识自我,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相互作用中初次展露人格。
  绘本关注幼儿情绪在亲子关系构建中的缺失问题。故事的开始,小语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失落情绪,而大人们都说他没眼泪,是在撒娇以及妈妈“好了好了,又在撒娇”的反应向读者呈现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家庭教养方式。面对小语以“哭”的方式表达情绪时,妈妈并没有对小语的做法表示理解,而是以成人的眼光看待问题并作出解释,呈现出以“大人”为中心的亲子关系。
  能否满足幼儿的情绪需求关系着幼儿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如果父母对幼儿的情绪反应方式是敏感的,能够“共情”“移情”作出积极反馈,建立以“高要求、高反应”为特征的民主型教养方式和安全依恋型的亲子关系,满足幼儿情绪表达、就能促成幼儿养成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绘本的价值在于引导,有图画、有文字的地方便是语言。孩子在绘本中探寻对世界的认知,对自我的发现,沉浸在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停留在绘本表面,而是有义务去挖掘绘本的内涵,做好绘本的选择、加工、整理后,细心玩味字里行间映射的教育理念,反思教育现状、体悟教学实践。愿我们以童蒙养正启润童心,以浸润书香畅享书韵,做孩子追寻真理路上最温暖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