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了,门窗要关好,被子要换厚的!”“我们上次拿过来的冰箱不要舍不得用,该放进去的药千万记得放进去……”这个一直“絮絮叨叨”的年轻人是太原市星光志愿服务中心负责人、清徐县政协委员何永平。而被他一直牵挂的是清徐县东于村生活困难户张艳刚一家。中秋节即将来临,9月21日,何永平一大早便带着团队的志愿者赶到他家,送去米、面、油、鸡蛋等慰问品。
这已经是何永平带领团队志愿者帮扶张艳刚一家的第四个年头。据他介绍,50岁的张艳刚已在床上瘫痪20余年,他的父亲四年前查出恶性淋巴瘤,可术后不能说话、也不能干活,去年春天他的母亲也查出肿瘤。何永平得知他们的遭遇后,开始对接帮扶起这个家庭,经常给他们送吃的、用的。这只是80后小伙何永平从事公益14年间的一件“小事”。
何永平出生在农村一个贫寒家庭,童年生活一直靠周边好心人接济。这段苦日子也一直激励着他更加努力,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他心中仍然没办法忘记童年生活的艰辛。“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一些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我当时想,我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他们。不知不觉这已是我做公益的第十四年了。”何永平和记者说道。“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3年6月17日上午,一位女子跳湖轻生,当时情况紧急,我直接跳进了湖里,在围观群众的帮助下,把轻生女子救上了岸,直到110、120陆续赶到我才离开。到了中午,我发现一只脚特别疼,才发现救人的时候被水里的尖石头割伤了。”当记者问起他为什么不留下自己的姓名时,他说:“这种小事只要碰到,不论是谁都会出手救助的。”也正是这件事,坚定了他做好公益事业的决心。
何永平深知,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想要帮助贫困学生成长成才,必须改变以往零星助学的方式,采用常年性、持续性帮扶,并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西谷乡长头村事实孤儿小林10岁、小静8岁,是何永平团队帮扶的事实孤儿。兄妹俩两三岁的时候,父亲癌症去世,母亲重组家庭,只能由爷爷奶奶抚养。爷爷有严重的脑梗后遗症,全家人只靠奶奶种着3亩多地生活,一年收入3000多元。志愿者说:“刚刚到家里做志愿陪伴时,兄妹俩低着头一副怯生生的样子,跟他们交流也没有回应。通过我们耐心的交流,半年后,我们才渐渐熟络起来。”
2020年初,何永平的一位交警朋友执勤查获一辆无牌无证且双腿残疾的三轮车驾驶员,而驾驶员家庭特别贫困,咨询他们团队是否能够帮助一下。第二天,何永平便和朋友亲自上门了解情况,家庭困难程度超出他们想象,夫妻双方都是双腿残疾,两个孩子都在上高中,全家仅靠低保艰难生活。于是,他发动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们对这个特殊的家庭开始持续不间断的帮助,并个人承担了两个孩子高中三年的费用。
如今,做公益已经成为何永平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秉着“日行一善”的生活理念,2015年6月,何永平创建了清徐君搏慈善行;2017年底,成为团县委指导下的清徐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并与团县委、县慈善会、清徐报社点亮爱的心灯栏目长期合作,充分挖掘贫困家庭贫困根源,有力整合社会资源,对贫困家庭精准帮扶;2019年2月,何永平在太原市民政局注册成立了太原市星光志愿服务中心,并担任中心主任,肩负的责任更大了,也更激励着他在公益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面对满墙的荣誉和锦旗,憨厚质朴的何永平告诉记者,他只是一个平凡岗位的劳动者,一个简简单单的公益人。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