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新闻总第4035期 >2023-09-22编印

清风徐来醋更香
刊发日期:2023-09-22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上接第1版)要为村民办实事,村集体经济就必须强大起来。2017年、2018年,杨房村连续两年成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建设点。李刚虎看到,机会来了。他和村两委班子商量:能不能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村集体经济打个翻身仗。
  2020年,一期28个智能化的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大棚建成。没想到,出于对农业前景的疑虑,一时竟没有村民认租。这时,村两委干部、党员黄文珊带头站了出来,认种两个大棚,种植水果番茄和黄瓜。“每个大棚租金5000元,去除原材料、人力等成本后,当年净赚了约8万元。”黄文珊说。村民这下坐不住了,二期104个大棚一经推出,就在一个月内被抢租一空。
  就这样,不仅村民的荷包鼓起来了,村集体经济也一步步壮大:2019年,建设200亩葫芦园,村集体经济收入为32万元;2021年,通过扩建千亩城郊农业示范区,村集体经济收入53万元;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100万元。
  党建战斗力
  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大棚无人认领,党员干部先认领;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区的土地收储有难度,党员带头签订补偿协议……对杨房村来说,壮大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是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党员干部这个战斗堡垒,更离不开工作方法的创新与探索。
  怎样发挥村里醋企众多的优势,让醋产业真正成为助力村集体经济腾飞的宝藏?李刚虎说,村党委班子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寻找发展的契机。2021年,清徐县开展农村宅基地相关改革,探索农村闲置宅基地有偿使用、流转的机制。村里决定抢先抓住这个机遇,“盯住”闲置用房,整合“一街五院”、农业示范区,串联宝源老醋坊、华夏醋博园等参观点,打造精品醋文化研学游线路。这一规划也得到了县里的支持。
  要打造这条醋文化街,就需要腾出空间。于是,村两委发出告示,召集有意向流转闲置房屋的村民开会。“这不是拆迁,是闲置宅基地的流转。村里将出资在这块腾出的土地上,新建醋公益展示厅、民宿以及啤酒工坊。涉及的村民按落地面积算,每户将会获得每年每平方米10元的流转费用,等到15年的流转期限一到,新建的建筑物产权还是归原村民所有。另外通过研学游线路运营产生的收益部分,剔除成本外,由村民与村集体四六分成。”李刚虎说。
  要知道,当地的住房,一年的租金大概有5000—10000元。而每幢房屋按土地面积500平方米算,一年的流转收入也只有5000元。村两委班子反复为村民计算经济账,做思想工作,最终说服5户村民拿出闲置房屋参与流转,腾出了2700平方米的土地。
  如今,在这块土地上,投资新建及改造的3家民宿、1座啤酒工坊、1个醋工艺展示厅初现峥嵘,蓝图即将一一成为现实。
  为进一步激活党组织治理效能,2022年,村里制定出台了《杨房村党员分类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以支部为单位,将党员的表现划分为A、B、C、D四个类型,根据每位党员个人特点设定基础分,划分教育管理、发挥作用、评先评优三大类的加减分项目,一事一议、科学精准。“积分制开始实施后,村里党员引领、干部带头、群众参与的干事氛围更好了。”李刚虎说。
  干部事当先
  “说话有人信、办事有人跟。”这句话是李刚虎一直挂在嘴边,用来衡量自己与村两委班子、党员干部是否称职的标准。为了“信”、“跟”,他们花拙力、下狠功,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首先是勤实干。一年365天,李刚虎几乎天天在村里泡着,琢磨着上马一批批民生实事。村两委干部们也深受影响,一个个肯拼肯干。就拿2015年那一年来说,村里不仅新建了村部大楼,还一口气修了七八条路。
  其次树公信。“先公后私”是李刚虎与村两委班子干部达成的共识。每次分配资源,他们始终提醒自己“千万双眼睛盯着咱呢”。“如果村里要安装路灯,村两委班子领导及亲戚的家门口是不能装的;如果要分配物资,那么一定是首先发放给最困难的群众。”村干部杨瑾琰说。
  第三是强党建。兴村治社的关键是干部。在一份《杨房村党员分类积分管理加分情形》表中,记者看到,党员干部的所有行为,从参与党支部的“三会一课”、集中轮训,到交纳党费、志愿活动,均能获得不同的加分。其中分值最高的行为,包括“党员主动做出承诺,积极践行承诺”“积极参加集体公益事业建设,为集体公益事业捐钱捐物”“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效果好,积极领办集体经济项目和村民增收项目”等多项。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干部”,面对这样的党员干部队伍,村民们打心底里服气、支持。从2014年起,杨房村里就再没有发生过一起上访事件。
  【见证者说】清徐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黄煜——
  “枫桥经验”永不过时
  2005年,我成为了一名政法综治线的战士。从“枫桥经验”到新时代“枫桥经验”,多年来我与它相识相交,从中汲取营养与力量。
  60年来,“枫桥经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被全国各地学习借鉴并广泛应用,拥有蓬勃生命力。我认为,归根结底在于群众路线的魅力,“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它对我们维护社会稳定、提升社会治理,具有广泛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在我们这里,政法战线对“枫桥经验”的探索实践从未停止。从“1+3”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建设到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打造,从大调解工作机制到“清阳法治服务点”创设,从“两会一队”“十户联防”到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等。我体会到,要让“枫桥经验”在清徐土地上生根开花,需要注意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化繁为简,抓住“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用直接、实用、管用的方式解决问题,满足百姓的现实需求;二是因地制宜,把握好借鉴和创新的关系,根据本地实际优化和完善机制;三是固本培元,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今年是“枫桥经验”诞生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我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走进诸暨这片美丽独特的土地,与当地的干部群众一起,共同探讨“枫桥经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