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龙民
老李说:“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
小敔马上给老李腾下地方,并倒了杯水放在桌子上。然后对我微笑一下,靠在转播机角上站着。
老李四平八稳地坐下,喝了一口水说:“此话要说,还得从头说起。话说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为报越国杀父之仇,招贤纳才,苦心经营,终于奋眉扬威,一举战败越国,可怜越甲三千,龟缩会稽,坐以待毙,亡国只在翻手之间。越国谋士范蠡,认为越国所以战败,主要是越王勾践志懦意弱,苟且图安,加上吏治败坏,民俗浮华而造成的。如能体恤百姓,反腐惩贪,励精图治,重振民族雄风,定能反败为胜。于是,君臣处心积虑,卧薪尝胆,日夜谋划,先以美女西施迷乱夫差之心志,再收买奸佞以惑乱夫差之视听,加上挑拨国际关系让吴国到处为敌,终于乘机灭了吴国逼死夫差。名成功就后,范蠡认为勾践长颈鸟喙,寡恩少义,只可同患难,不可共享福。就带上西施,先五湖,后东海,下海经商,发了大财,然后隐居山东定陶。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财主陶朱公,此人不仅捞政治,捞美色,经济上也要捞,可算是空前绝后的大捞家。”
说到这里,老李停下来喝水,不说了。
农校生小李说:“老李,你从江苏扯到山东,离我们这里近了些,虽不能说越扯越远,可毕竟还有不少距离。”
老李笑了说:“性急吃不得热豆腐。后来,范蠡和西施共生了三个儿子,二儿子受了有钱的害,倚财仗势,胡作非为,跑到楚国杀了人。范蠡派长子携巨款去营救,原以为火到猪头烂,钱到事好办,不料失策,反而致死次子,长子后悔莫及,欲以死来报乃弟。范蠡只好把家产一分为二,让长子姓陶,幼子姓朱,一人一份,各自掌管,自己和西施连夜潜逃,不知去向。其长子一边经营家业,一边寻找父母,故没有自杀。后来,陶氏世居定陶,不断繁延,成了地方望族。”
老李又停下来喝水。
有人说:“真费劲,姓范的虽变成了姓陶的,可还是在山东转圈圈”。
老李说:“不要着急嘛,慢慢就转到我们这里了。话说到了元朝末年,统治者荒淫无道,卖官鬻爵,政治日趋黑暗,残酷剥削和压迫人民,致使土地兼并,经济都掌握在贵族和暴发户手里,穷苦人饥寒交迫,走投无路,甚至卖儿卖女,投河奔井,只好斩木为兵揭竿起义。一时盗贼遍地,兵匪不分,山东局势大乱。陶家一支为避乱,举家迁到桃花峪。不过,这个地方原称逃荒峪,音同字不同,是逃难落荒的意思,后觉其名不雅,其地又大量种植桃树,这才改称桃花峪。”
大家跟着老李长出了一口气。
冯老师笑了说:“不管真假吧,反正由老李瞎编。”
老李也笑了说:“不是我瞎编,此事有鼻有眼有根有据,在《史记》《元史》《明史》中都有记载。原来我也不相信,因为别说写小说,就是编写二十五史的人,或各有好恶,或趋奉权贵,或夹杂个人恩怨,都免不了捕风捉影牵强附会,以至加盐添醋无中生有,确实叫人难以置信。直到我去了桃花峪几次,一看这里的姑娘,个个生得貌若仙子,聪颖异常,这不能不与西施和范蠡的遗传有关,我也就半疑半信了”。
桃花峪我也去过几次,虽未专门和姑娘们打交道,也真感到那里的姑娘生得很美,黑白不说,都带喜色。人们普遍认为与那儿的水土有关。
这时,小春问:“说了半天,那范蠡到什么地方去了?”
老李说:“俗话说,猫老吃子,人老惜子,那范蠡暮年丧子,伤心不过,就跑到楚国,厚葬次子,并在墓旁盖屋,为其守墓。现在湖北省江陵县有个叫陶牧的地方,据说那里就有陶朱公的陵墓。”
大家听了,就又议论起桃花峪来。
老李喝了几口水,又开板说:“刚才所说,都不足为奇,另外,桃花峪也是个充满浪漫幻想的地方,人们并不了解。”
一听此话,大家不再议论纷纷,都竖起耳朵来听他演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