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醋都*文苑总第3993期 >2023-06-19编印

我爱家乡西青堆
刊发日期:2023-06-19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张仲杰
  我的故乡是清徐县柳杜乡西青堆村。家乡甘甜的井水与灌渠里流淌的河水,哺育着一代一代的村民。富含各种营养成份的粮食,新鲜的瓜果蔬菜,邻里之间无微不至的关爱,丰富的物产与传统的文化,深深地注入我的灵魂深处。我深深地爱着我的家乡西青堆。
  家乡正南村口外一华里处,那里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土丘。上面生长着多株树杆微红,枝叶墨绿的微树。微树的正中部位有一幢宽大的墓丘,被密密葱葱的绿色覆盖着,那便是传说中的蛮王墓。追溯在南北朝时期,有云南某蛮国的国王,去今天的大同,当时的平城去朝拜太武帝拓拔焘,返回的路上罹患疾病,走到我们西青堆村不治身亡,奉皇旨在此国葬。墓建规模宏大,青砖精砌。内设寝宫之外,还建有地下室,长年派人看守。由于水源充足草木茂盛,看守人住宿、取暖、餐饮都在此处。草丛中不时冒出缕缕青烟,美誉清徐八景之一:“青堆烟草”。每当炊烟升起,墓顶香烟燎绕,树葱中鸟鸣蛙叫,令村人心旷神怡。时间已经久远,但这一珍贵的地下宝藏,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给古色古香的家乡涂上了一层浓郁的文物色彩。每逢怀念儿时我和小朋友们在此捉蝴蝶、逮蝈蝈、玩捉迷藏的快乐时光,家乡便令我更加向往。
  西青堆村,是在清康熙年间,因汾河改道,河水漫延冲刷沉积而成。周围有四千多亩良田。自然便成为县境内的粮油生产基地。小麦、谷子、玉米、高粱等作物,样样播种。棉花、蔬菜、瓜果、油料作物也是要啥有啥。最近回了趟家乡,分散的粮田,全部连片机器耕种;种籽、肥料,科学搭配;无人机按时按需喷洒农药,增加产量不言而喻。村西边公路两旁有一片片的葡萄、瓜果园,引领家乡经济飞速发展,彰显着家乡的繁荣。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我的家乡正走在丰衣足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我的家乡被县域境内赞誉为文化村,历来村民重视读书,就是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我们村的村民省吃俭用也要送孩子去上学读书。我记得在1948年,村四周的南青堆、东青堆、东范庄、西范庄、乔武村、柳杜、新堡村、阎村等村庄的小学生,都要来我们西青堆村学校上学,当时县域境内既有初小,又有高小的两级学校,是屈指可数的。我们村就是两级高完校。我们村的学子,从小学到中学、大学以至读完硕士、博士者不乏其人。解放后在县域内担任人民教师的,足有一百多人。多人在国家各个领域从事各项工作,为国家的建设做出贡献,这是我们家乡人最为美好的记忆。
  村里的群众文化活动,历来就很活跃。票儿班在农闲季节为村民演唱传统秧歌。大小节日里,打秋千、游九曲、扭秧歌,业余剧团排练演出小歌剧。组织墙报、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活跃了我们的文化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里,我在学长拉猪哥哥、恒儿哥哥的教诲下,学会了竹笛、口琴与二胡的演奏技巧。我们购买竹筒,竹杆;采摘硬杂木料;从邻居家搜寻猪尿泡;从饲养户家寻觅马尾毛,备足所需材料之后,自己动手制作音色悦耳,省钱省事的大小二胡,节省了开支,壮大了业余剧团的乐队。我们一起担任乐队的演奏员,宣传演出以建设新中国为内容的剧目。生活在这样的村庄里,倍感骄傲与幸福。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地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农村面貌的改造。我的家乡正在发生着令人欢欣鼓舞改天换地的变化。未来的家乡将和大城市一样,马路平坦下设排水系统,家家建有卫生间,农村人必然和城市人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我的家乡西青堆,令我怀念而骄傲,我爱家乡西青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