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特别*关注总第3950期 >2023-03-10编印

一对“90+”老寿星的“天仙配”
——在党70年老党员张润仙与从教40余年离休干部杨杰侧记
刊发日期:2023-03-10 阅读次数: 作者:张月英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张月英
  聪明着实在着
  平生最喜爱这样一种人,即聪明的实在人。这类人,虽聪明但不狡猾,虽实在但不迂腐。这类人,有着足够的智商与情商,去谋略与化解生命中的重重困境,也有着足够的善良与格局,来仁爱并感化世间众生,为人间烟火味注入更多的高能与和美。
  2023年初春,“三八”国际妇女节之际,一个阳光笑出声的上午,在老邻居翠珍姐的带领下,我们有幸结识了这样一对聪明而实在的“九零后”老人,一位在党70年、现年91岁的老党员张润仙,与从教40余年、现年94岁的离休干部杨杰老师,有幸零距离感受了这两位平凡却特别的老寿星,在凡俗生活中共同合奏的一曲“天仙配”。
  出生于我县东木庄村的张润仙,虽早已不在村里居住,但她那些村里的街坊邻居、亲戚朋友,却一直把她当成“咱村的”,且无论男女老幼不论辈分,只要一提到她,大家对她的统一呢称就是“润仙姑姑”。而对于润仙姑姑与其爱人杨杰的评价,也一致给予村里人最能表达敬爱之情的两个字形容,那便是“贵气”了一辈子的两位老寿星!“贵气”的润仙姑姑,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鹤发童颜。孙甥满堂的她,浑身散发着那个战天斗地的火红年代里、那批“铁姑娘”所特有的精气神。
  润仙姑姑人缘好,热心肠,每每节前年后,去她家走亲戚拜年的络绎不绝。这其间,就有位名叫翠翠的侄女儿。这位毫无血缘关系的侄女儿,幼时随母亲改嫁落户于本村。其继父过惯了一人吃饱全家不管的单身生活,加上继父家原本也是炉渣底子,对于外地婆姨带来的“拖油瓶”,没钱寸步难行的艰难,使得她更多体验了人间冷暖。穷人的孩子懂事多,见不惯母亲受制的翠翠打小儿学习好,也发奋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全家命运。而村里这位慈眉善目的润仙姑姑,便是她身边最好的参照。润仙姑姑的故事最励志,村里人教育娃娃要好好念书,经常以润仙姑姑来参照:你润仙姑姑只上了40天的“扫盲班”,不仅能打会算给自己争得了“铁饭碗”,而且还当上村供销社负责人,村里人遇到困难她总会力所能及去帮忙……同为女性的润仙姑姑,为童年的翠翠指明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生航向,她发奋努力,从小学、初中都是班里的好学生。每每受制于生活的拮据与继父的怠慢,翠翠有心事就去和润仙姑姑说。润仙姑姑就会抚摸着她的脑袋开导:“就算后爹再看不起咱,咱哪怕喝口水,也在同一个屋檐下,后爹没文化可以不疼咱,咱有文化不能和他一样做事,咱就把他当亲爹看,老天爷会奖励俺娃的。”翠翠爱听姑姑的话,姑姑最讲理,经她一开导,顿时心气顺了,心胸宽了,及至后来考上高中,却因为交不起学费犯难时,润仙姑姑得知情况后,当即掏出20元资助其上学。而润仙姑姑当时一个月的工资仅36元。之后,翠翠也学着润仙姑姑的样子,不仅为自己谋得了“铁饭碗”,身为继女的她,在继父年老不能动弹时精心服伺,直至如儿子一般为其养老送终,传为美谈。
  你养我小,我养你老。人常说,子女与父母之间,这种感觉最美好。而当这句话放到毫无血缘关系,将一对老人夫妇当父母一样供养,且相处41年不离不弃时,这种关系便更为难得。提到外婆外公,润仙姑姑的长女记忆犹新。若不是后来听村里的婶子大娘来家里时说起,他们姐弟六人谁都不会相信,他们叫了一辈子的外婆外公,竟然真不是妈妈的亲生父母。润仙姑姑为她的保姆爸妈养老送终,两位老人在“女儿女婿”的悉心照顾下,一个活了94岁,一个活了92岁。
  提到与外婆外公的相处,润仙姑姑的子女们感受颇深。妈妈与外婆外公也会有“代沟”,也会有观点不同时。特别是外婆晚年变得非常固执,脾气也变得暴躁,遇到这种情况,母亲总是先顺着她的意思哄着,然后等对方冷静下来,再慢慢说服。谁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别人的缺点不见怪,有缺点背后指导,有优点当面表扬,感恩社会,感恩身边人。润仙姑姑常叮嘱自己的子女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孩子们开玩笑这样形容母亲,只要得了别人的一点帮助,便会没完没了地回报感恩,那种感恩,就是要连对方祖宗十八辈都要感激不尽的心情。
  孝顺父母是最大的功德,孝敬父母自有福报。润仙姑姑这样教育自己的儿女,更身体力行为子女表率。婆婆卧床8年,她一个炕上伺候了8年。婆婆吐痰用的罐头瓶子,她清洗得干干净净,婆婆的床单被罩,也每天换洗得清清爽爽,婆婆在她的贴心照顾下活了88岁。子女们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对于双方的父母都孝顺有加,也笃信母亲教给他们的孝顺之道,更深得其益,他们的六个子女家家和谐美满,彼此团结互爱。
  家有几件事,先捡要紧的管。每个家庭都会遇到上有小下有老的时候,如何处理这种矛盾?聪明实在的润仙姑姑,她的做法是,顾不过来要先管老人,小孩子首先应该由他们的爸妈操劳……而今,老俩口基本能够自理,子女们按周轮流照顾。树欲静而风不止,那是多少人的遗憾,而当子女们都已退休,还能有机会陪着退休的父母享受天伦之乐,当70多岁的女儿,还能在90多岁的父母身边撒娇时,那该是多大的福报,身而为人,当父母亦或做儿女,其幸福莫过于此。
  简朴着精致着
  在两位老寿星的家中,处处可见其极致的简朴与精致。
  三室一厅的房间内窗明几净,陈设简单:沙发电视缝纫机,怀旧情结的丝线流苏沙发罩,用丝巾手绢罩着的老式电话,裂开缝的白灰墙与房顶,用透明胶布贴得整整齐齐,折叠出笔直棱角的报纸遮盖着书籍,晾在阳台上的打着补丁的床单、袜子、内衣,洗得薄薄的绵绵的发了白,屋子里,一切都显得清清爽爽,井然有序。
  翻出两位老寿星家的箱底,一摞一摞的奖章证书,记录着两位老人曾经在各自工作及社会领域的优秀与努力。
  细心的杨杰老师,将老伴儿历年获得的荣誉奖章,用尺子认认真真打了表格,按照时间顺序一行行用正楷字,书写记录下来:五好家庭、敬老好儿女金榜奖!连续三届十五年的乡人大代表、县妇联“三八红旗手”、出席县的优秀共产党员、老龄工作先进个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优抚对象建功立功先进个人、学雷锋双良积极分子、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字里行间,饱含对妻子由心而生的敬佩与爱慕、成全与呵护。
  屡获“五好家庭”的这一家,不仅好在对长辈的孝敬方面,更好在对子女的教育上。孩子们小的时候,他们住在别人家院子里。孩子们的家庭作业,第一件就是早上起床后先打扫院子,第二件才是写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年四季,无论节假日,孩子们从小爱劳动眼里有活儿,这让长大成人后的他们获益匪浅。
  润仙姑姑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精致自律的她头发一天都不能乱,上班时,她打算盘开发票卖东西,几分几厘都算得清;回家后,捉虱子洗衣服蹬缝纫机,一块布条都不浪费;在村里,左邻右舍谁家有婚丧嫁娶,她再忙都会挤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去搭把手。大家都说她是上天派来的佛,是来普渡众生的。
  润仙姑姑处理家庭关系也颇有一手,六个孩子,三个奶出去,三个自己带,家庭与事业的冲突拿捏得妥妥的。日常中,一个家庭,家产的分割处理若有不当,往往会成为子女不睦的导火索,而润仙姑姑自有自己的主张。俗话说,儿有家业份,女有吃穿份,老俩口的积蓄除留出一部分自己的养老钱外,其余部分给六个子女均分,孩子们称其为“发军饷”,儿女平等,人人有份。全家团圆饭时,饭桌上公开宣布,拜年发压岁钱,房产留给儿子,养老金那部分让家境富足的女儿掌管,以免分配不均留下后患。
  要想过得好,就得行善积德。福因存多了,自然结出福果。润仙姑姑从小给子女灌输“迷信”思想。自然,孩子们统统被母亲“洗脑”,照着母亲教给的做,结果还真就这么灵。当年,全家人节衣缩食攒了100元,就开始盖房子,左领右舍知道后都来帮忙。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她家的房子很快便盖起了。在踩实房顶时,润仙姑姑好一阵担心,她怕由于人太多,会被压塌。
  左邻右舍也深得熏陶,学着润仙姑姑的样子。再后来,他们一家搬到县城书林巷居住,这里的老邻居们都说,自从她来了这里,院子里的邻居更团结了。润仙姑姑爱管事,楼道里玻璃碎了、灯泡吹了,她都会招呼着修好。谁家有矛盾,润仙姑姑就是调解员。她常说,遇到矛盾,首先得让自己的脑子开窍说服了自己才行。从内心深处说服了自己,心里想通了接受了,做啥都不会感觉委屈,才能愉快地做,也才能做得更好。
  作为一名老党员,润仙姑姑始终坚持着“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信念。她原来在农村交党费,退休后到了县城,人们说老了不用交了,她却认真地说,交党费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是每个共产党员的义务。况且,党培养了我,养育了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沾了党的光,就得感恩党,回报社会。村里有个叫秋花的智障女,经常离开村子到外面转悠。好多次,老俩口在外村遇到,都像娘家人一样,把身上的钱全部掏出来给予接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商品紧缺,村里有个穷人家娶媳妇需要买东西,在村供销社上班的润仙姑姑因货物短缺,她便找县城上班的孩子们想法子“走后门”,把自己家的拿了给送回去。“穷家儿好不容易娶个媳妇,咱得帮补着让成个家。”润仙姑姑有一颗佛心,帮助别人时特别慷慨,对待自己非常节俭,许多年来,他们家里的好多用具,只要能用,她从来舍不得换新。值得自豪的是,在这些老物件中,好多都来自历年获奖的奖品。也难怪,只有自己节省出来,才能帮助他人。
  她在闹他在笑
  对于爱情,时下里年轻人有这么一句时髦话:爱情最美好的样子就是,你在闹,他在笑。这样美好的场景,让人首先想到的,当是一对恋爱中小年轻的唧唧我我,亦或是一对刚结婚的小俩口,还没有与现实生活擦枪走火,还未被柴米油盐的繁琐烦着、累着,才会油然而生发出的一份浪漫。然而,这样的一份浪漫,一份美好,在这两位结婚70周年的老寿星身上,始终贯穿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他俩的婚姻,也被村里人笑称是“天仙配”!
  他和她,究竟用什么魔法,为爱情加装上一层70年不变的“保鲜剂”的?
  二老以自己的经验,为我们得出只有四个字的答案,那就是:互相成就!
  在大家的印象中,润仙姑姑与杨杰老师性格互补,有点像一把手与二把手的组合模式。一个活泼开朗果断健谈,一个言短稳沉趋于内向,正所谓阴婆婆配了个阳婆婆。
  自强自立的润仙姑姑出生于东木庄村,小时候家贫没钱上学,她所有的学习基础,仅仅靠着上了40天的扫盲班,从此就将文盲的命运一扫而去,并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于1952年在东木庄村供销社谋得一份工作,并于当年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从当业务员到供销社负责人,润仙姑姑靠着自己的勤勉与睿智,将东木庄村供销社的百货、副食两个门市,治理得有条不紊。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合作社负责人,润仙姑姑有着最过硬的专业基本功。尤其在丈量布匹方面,其功夫堪称一绝。而身为六个子女的母亲,能够在市县专业技能大比武中屡获佳绩,其间艰辛常人难以想象。她的小儿子聊起母亲,有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一次母亲在晋源区参加比赛,为兼顾工作与对我们的教育,带着我与大姐在晋源区一住就是20多天,而大姐之所以也被带去,就是要在完成自己作业的同时,还要在母亲参赛顾不上自己时,为母亲当帮手的”。
  心大的润仙姑姑,从不会被困难吓倒。在单位她是负责人,大事小情敢拍板能决断,在家里她也是一把手,敢想敢干爱管事能主事。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11年前,在润仙姑姑80岁那年,她决心要了结自己的一个心愿,到北京登上天安门去看看。孩子们担心她年纪大身体吃不消,她直接打消全家人念头:“有啥可担心的,大不了病了送医院,死了送火葬场。咱不病不死就不会留下遗憾。就这样,她飞机也坐了,顺路把大海也看了,结果还精神抖擞登上了天安门。敢想敢做的她,就这样天不怕地不怕一辈子,给孩子们树立了立说立行的样板。啥都别怕,就啥都不会有事,这是她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不白活一回,这是她励志的人生座右铭。
  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润仙姑姑,之所以能够有这样一种底气,正是缘于家里有一位始终陪在她身边,默默无闻周全她、成就她的护花使者——这位教书育人、长她三岁的爱人。
  相比于女主人,老爷子杨杰是那种不多言不多语,做事谨慎、待人宽容的人。也正是他恬淡如水不争不抢的个性,使得他在三反五反等阶级斗争中,从未有过差错,也从未卷入是非,同时也护得了全家人生活的从容不迫。
  桃李满天的老爷子杨杰,是我县解放后首批通过国考的正式教师。出生于我县罗家庄村的他,于1948年18岁起任语文教师,先后在西谷村、东木庄村、徐沟中学当教师。1960年在城内小学任教导主任,之后在吴村中学、马峪中学任教导主任,1987年初回到县教育局工作,直至1990年离休。他性格温和,喜欢音乐,拉二胡,玩脚踏风琴都是强项,字也写得特别好。在学校,埋头苦干的他,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家里,他是妻子最得力的助手、最忠实的支持者。他与她,便如那“树上的鸟儿成双对”中所唱:你挑水来我织布……磨米碾面挑水和泥,家务事中的扛苦活儿,他只要一回家,就马不停蹄抢着干。吃亏是福是他的人生信条。从不与人计较的他,总能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次大女儿出去买了两包菜,付款后回家才发现,竟然落下了一包菜。老爷子得知情况后,马上拽住准备返回去拿菜的女儿,花钱买东西的事儿就得现场办,菜店里那么多人,你拿没拿菜谁能记得清?喜欢息事宁人的他,总能第一时间把矛盾隐患化解到烟消云散。
  而今,两位老寿星对自己的健康管理自有一套办法:润仙姑姑每天5点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做按摩保健操。而老爷子的长寿术,则是每天坚持学习,练书法的同时练记忆力,每天上午两小时、下午两小时,子女们调侃父亲,那股学习的劲头,索性都快把字典与词典都背下来啦。
  看着如此可亲可爱的两位老寿星,不由对二老打趣起来:
  您俩是自由恋爱还是别人介绍?
  朋友们介绍的!健谈的润仙姑姑抢答。
  那您看中姑父啥优点啦?
  看中他心肠好,爱学习,脾气好,人实在,不说一句闲话,还不挑食!还有就是,长得帅!瞧瞧俺老头子,94岁赛如49岁的,不罗圈不背锅,走路笔挺挺活像年轻人……这颗开心果,逗得一屋子人哈哈大笑!
  再问老爷子,您看上润仙姑姑啥优点?
  他笑眯眯望着老伴,她热心、健谈!
  还有啥?
  老爷子耳朵有点背,憋红了脸不好意思地又说出两个词:吃苦、爱笑!
  她在闹,他在笑,两个可爱的“90后”,聪明一辈子,实在一辈子,直到把岁月相守成一道风景线,把时光活成了一束光,点亮了生命,也照亮了生活。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临别,我们一起嬉笑着,要给两位老人来张合影,翠珍姐笑着说:咱来个十指相扣造型!
  两位老人大大方方非常默契地把两双手叠放在一起,灿烂的笑容,把整个房间都照得阳光四射。
  镜头里,沙发后背上方的墙壁上,是一张11年前杨老太太八十大寿时的全家福。照片中,两位老寿星端坐中间,幸福的一大家子环绕身边。全家福左边,是一张两位老寿星身着枣红色唐装的合影,右边,是两人胸带大红花,写有“离休干部金婚留念”的合影。沙发前面地上摆放着的一盆常青藤上,挂着写有“光荣”二字的两个大红花。
  镜头里,润仙姑姑那雪白的头发,让我想到自己买的那件带着毛绒绒软绵绵白领子的呢子大衣,衬托着灿烂如花的笑脸,诠释着岁月静美的特别奖赏。
  1-2-3,茄子!
  现场,翠珍姐触景生情,大家也心照不宣,不约而同地唱起了那首“树上的鸟儿成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