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服务中心是近距离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其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强不强,直接关联着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我县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聚焦高标准打造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不断夯实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将服务送到百姓“心窝”里、实事办到百姓“心坎”里。
制度定出来
明确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定位
统筹协调,交流共进。我县高度重视、高位部署,第一时间召开了规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协调会。会议以功能设置、形象标识和组织保障等内容为主要议题,进一步明确了我县规范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
严格标准,强化落实。以“一室多能、集中服务、共建共享”为目标,引领推动阵地建设标准化、规范化,我县制定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的通知》。各乡镇(街道)对照要求,对已建成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专项检查,规范整改,提升效能。
齐抓共管,长效巩固。建立长效机制,把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管理和使用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助力基层党建,并结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要求、新论断定期实地抽查核验,抓好规范整改,着力巩固、提升工作质量,确保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运行,真正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阵地建起来
推动党群服务中心达标创标
科学规划,规范设置。我县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以党建为引领,整合便民服务、基层治理等多种功能,结合各部门职能,科学规划村(社区)设置6个功能区,包括党员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治中心、警务室、“两代表一委员”联络点和“职工之家”。
提档升级,有效推进。全面推行“一徽一横两竖”,不断完善、丰富功能设置,推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坚持制度上墙、党员“亮相”,突出政治功能,发挥“桥头堡”作用。
示范引领,突出重点。目前,我县现已建成170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正聚力打造6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示范点,引领全县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突出党建阵地“聚人聚心聚力”的服务主题。
服务沉下去
助力党群服务中心更有温度
聚焦“政治引领、为民服务、基层治理”三大功能,实现党群服务中心功能融合,构建服务型党组织架构,扎实推进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让红色阵地星罗遍布、亮点纷呈。
党员干部齐上阵,立标打样显实效。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加强组织领导,组建以两委班子为主的运营团队,压实主体责任,为运营管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以制度为准则,明确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语言等标准,规范物品摆放标准,设立“党员示范岗”,鼓励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争先创优,引导党员带头争当服务标兵,筑牢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先锋阵线,吸引更多党员干部参与其中,打造“党员干部立标打样”的良好氛围。
红色阵地接地气,服务群众有温度。持续推行在职党员报到机制,鼓励在职党员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将在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单位延伸到村(社区),持续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紧密联合村(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网格员、业委会(物管会)等社会治理主体,共同研究破解村(社区)治理中的难点堵点。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70个,为居民群众提供更有温度、更有情怀的服务,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化身成为村(社区)居民乐享生活的“幸福站”。
场所服务“一站式”,政务服务更便民。围绕“大事不出镇,小事不出村,日常有代办,难事有帮办”的目标,创新工作方法,完善服务机制,全力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为基层群众带来全新的办事体验。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帮办代办”机制,结合镇街实际情况,打造“店小二”贴心服务模式,将帮办代办全方位融入政务服务体系建设,设置帮办代办窗口,配备专业帮办代办员,解答咨询、受理代办申请、协助准备、代收申请材料、代替群众办理等,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跑腿次数。
统筹资源共享用,为民服务全方位。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爱心驿站”内配备饮用水、图书报纸、拐杖、轮椅等物品,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为老年人、残障人士、环卫工人等特殊关爱人群解决生活小问题,全力实现服务群众路上不落一人,实现民心在基层聚集、问题在基层解决、服务在基层拓展。同时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志愿服务效能,依托职工之家、青年之家等阵地,组建志愿服务队伍419支,志愿者35000余名,常态化开展爱心公益活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牛俊艳
抓党建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