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文化*生活总第3934期 >2023-02-05编印

正月十六的习俗与禁忌
刊发日期:2023-02-05 阅读次数: 作者: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团团圆圆吃元宵,热热闹闹闹花灯。元宵节意犹未尽,我们又迎来了正月十六。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正月十六的传统习俗!
  闹灶火
  有的地方会在初三开始就在村子里面热闹,什么锣鼓队都倾巢出动,在每家每户都转一圈,用撼天动地的鼓声和热情驱散妖邪,扫除秽气。
  走百病
  走百病是对健康的一种向往,正如我们常说的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古人认为多走对身体好,现代科学也证明了这一点。古人会在正月十六这一天,到外面走走,逢桥过桥,发展到现在,人们出行也方便,所以就发展成了外出旅游,不让瘟神呆在自己家里。
  烧纸船
  既然是送瘟神,那么肯定是送得越远越好。为了不让瘟神祸害自己与别人,直接将它消灭掉最好。人们会在正月十六这天,用动物的毛发,以及一些豆类产品放到一个纸和竹子做的船中,点火后让它随水飘走,寓意着远离各种瘟疫和疾病。
  烤百灵
  北方有烤百灵的习俗。全家人围在火堆前,老人们说一些吉利话,然后让全家人都烤烤自己的胳膊和眼,拍打身体上不舒服的部位,再跨过火堆,一烤去百病,身体健康。为了添加节日的气氛,有些地区还提起桶绳大幅度旋转,火花纷飞,火苗游动,寓意烤去百病身体健康。
  送牛桩
  正月十六送牛桩习俗,要八个男人参加,其中要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们晚上先到邀请的人家吃晚饭,等大部分人家都睡觉时,就去偷牛桩。偷的物品有砖头、碗、鞋子等。偷好了用红纸包好,交给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小伙子拿着,叫抱桩子。然后就一起到主人家。抱桩子的小伙子就抱着偷来的物品,爬到主人睡的床上睡一会儿,最后还要撒一泡尿在床上,再把桩子恭恭敬敬地交给主人保管。对此事各人要守口如瓶,否则就不灵验了。
  等到主人家生下男孩,一定要到被偷物品的人家去报喜。等到小孩一周岁时,偷桩子的人家还要回报被偷的人家,偷什么还什么,一还十或一还百。
  舞火把
  正月十六舞火把,是地方特色活动,是群众流连忘返、喜闻乐见的传统习俗,可追溯到远古时期,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说,在石器时代,各种各样的兽类害虫比较多,糟蹋粮食作物,人们为了驱赶猛兽虫害,到了正月十六晚上,举着简易的火把,驱赶猛兽害虫,确保粮食作物喜获丰收。现在,人们传承着这一古老习俗,过完了元宵节,开始舞火把。大家高举火把,在田间地头奔跑玩耍,寓意五谷丰登,粮食丰收,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
  下面是正月十六忌讳!
  忌开仓
  河北一带,称正月十六为“耗磨日”,这天忌开仓,否则仓中所蓄将被耗磨掉,主一年饥荒。
  忌洗漱
  白族旧时过年,正月初一至十六,全家都忌洗脸,扫地,梳头;否则,以为会失财。
  抹黑脸禁忌
  鄂伦春族、达斡尔族正月十六日为“黑灰日”,人们互相争抹黑脸。否则,认为这一年会不吉利。但儿子、儿媳忌与父亲互抹,哥哥与弟媳也忌互抹。年轻人给老年人抹黑脸时,须先磕头,然后才能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