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新闻总第3914期 >2022-12-12编印

东湖街道:创建“无疫街道”守护平安家园
刊发日期:2022-12-12 阅读次数: 作者:韩锐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东湖街道聚焦“无疫街道”创建目标,坚决贯彻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坚持党建引领,织密组织体系,夯实责任体系,以微网格为防疫单位,合力集中攻坚,走小步、不停步,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依法科学精准高效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
  坚持党建引领出实招锻造“主心骨”
  打造战斗式“堡垒”,建立红色屏障。东湖街道坚持把党组织建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第一时间向机关、社区转发《“无疫村(社区)”创建工作指南(试行)》,指导机关、社区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处置工作落实小组,明确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应急状态下工作职责,逐事定人、逐人定责。指导辖区255个小区联合成立85个疫情防控处置工作协调办公室,吸收物管会(业委会)成员、物业服务企业人员、居民党员、志愿者等参加“无疫街道”创建,设置先锋岗、秩序岗、敲门岗、物资岗等,分门别类定责,确保“入编”人员身上有担子。同步跟进专业知识培训,通过线上课堂、以会代训等方式,开展疫情防控知识技能和业务培训,学习疫情防控规范处置流程,组织开展全要素演练,全面建强疫情防控工作队伍。
  下沉“模范式”党员,凝聚红色力量。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统战部、政府办、住建局、侨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县直部门机关干部深入各社区,同社区共同检点辖区商铺“五码一戴”情况,跟进门店整改落实相关问题,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并维持秩序,走进重点工地强化检查,确保工地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严格落实闭环管理。
  提供“贴心式”关怀,优化红色服务。临时静默期间广大居民主动克服困难、支持配合防疫、相互理解关爱,共同构筑起“抗疫有我,命运与共”的坚强防线,东湖街道注重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要求组建专班,亮明身份,建立友情,倾听民声,回应关切,全力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就医需求,将“无疫街道”创建与服务群众工作同步推进、同步落实,积极解决居民各类“急难愁盼”的问题。
  坚持外防输入使硬招筑好“防疫墙”
  “覆盖式”宣传,做到家喻户晓。街办、社区、工贸公司出动27辆疫情防控宣传车在辖区主干道、大街小巷,流动广播最新疫情防控形势和政策,组织辖区门市、物业门房利用喇叭、显示屏等向过往行人和小区住户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提醒居民时时警惕,外出返清及时向社区报备,严格执行婚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政策,在街道辖区形成人人都是疫情防控责任主体的浓厚氛围,引导居民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共同守护“无疫街道”。“精细式”把守,做到严防死守。街道按照30-50户左右为单位,划细划小防疫单元891个,指导各社区1306名党员、居民代表包联10-15户居民,全面构建“社区党组织——小区党组织——微网格党员先锋队——党员中心户”的“四级架构”组织体系。严格落实街道干部、社区干部、辖区干警、医务工作者和网格员对居家隔离人员上门一对一精细服务的“五包一”责任制和由网格员、党员中心户对潜在风险人员的“二对一”严密盯防。“地毯式”排查,做到不留盲区。为消除社区各类风险隐患,东湖街道从实从细建立“8账1群”,即小区(网格)常住人口信息总台账、平时队伍、应急队伍、特殊关爱人群、潜在风险人群等台账并分类建立微信群。开展“敲门行动”,逐门逐户摸排,精准掌握底数,更新完善台账信息,为实现无疫目标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摸排,精确掌握辖区常住人口61639人,辖区各个项目工地工人4310人,各类企业工作人员686人,共计66635人;大货车司机265名,返抵清人员253人,特殊人群1069人,项目工地27个,已全部完成台账建立,并实时动态更新。
  坚持监督检查用巧招压实“责任担”
  制定疫情防控工作督导检查制度,由街道纪工委、党政办、党建办联合组建2个监督检查组,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对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督促各社区坚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实“新十条”优化措施,坚决纠正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抓严抓实抓细各项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