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综合*新闻总第3910期 >2022-12-05编印

汾水之滨有“葡乡”
刊发日期:2022-12-05 阅读次数: 作者:本通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张太义摄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清徐的葡萄甜盈盈……”上世纪50年代,这首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山西民歌《夸土产》,由于曲调优美,富于山西地方民歌风味,曾被广为传唱。
  在中国,山西清徐与新疆吐鲁番、河北宣化、安徽萧县并列为全国四大葡萄产地,由于清徐位于北纬37度世界葡萄黄金生产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盛产高品质葡萄。自唐以来,清徐葡萄一直是皇家贡品。“清徐有葡萄,相传自汉朝”——清徐葡萄的种植始于2000多年前。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在诗作《和令狐相公谢太原李侍中寄蒲桃》中以“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佐证了清徐葡萄的悠久种植史。“太原府过桥30里,有很多好的葡萄园,制成很多的酒……”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游历到太原时也曾在《行记》中记录下清徐葡萄的盛况。
  正是由于清徐葡萄的优良品质及种植历史、规模,1987年8月,清徐县马峪乡被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
  小小葡萄俨然成为“串”起清徐农民甜蜜生活的重要依托。
  今年52岁的武巧平曾担任马裕乡武家崖村村长,2005年卸任后,他一门心思发展葡萄产业,成为农民的致富带头人。2年前,武家崖村集体搬迁到县城附近的聚盛苑小区,包括武家崖村在内的4个村合并为振兴新村,武巧平又当选振兴新村党支部书记。
  如今,带动更多农民种植葡萄、一起“奔富”成为武巧平的心愿。
  “我种葡萄已经6年了,种了10多亩,一年下来有10—20万元的收入。过去的葡萄只有中秋节一季可以采摘,现在引进新品种后,每年从4月到10月都可以收,收入比往年更好。接下来要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武巧平说。
  走进武家崖村的温室大棚,葡萄架上一串串葡萄紫中透亮、晶莹剔透、香气沁人心脾。随着技术的成熟,武巧平种植的葡萄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如今,他的大棚里有香妃、桃太郎、蓝宝石、玉波等多个品种。
  马峪乡位于清徐县县城西北部,面朝汾河水,背靠吕梁山,是一个半山区乡镇,也是清徐县葡萄种植核心区。目前,马峪乡葡萄种植面积1.7万亩左右,品种多达120个,占到清徐全县葡萄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清徐葡萄产业的大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与社会各界的赋能。从早期的科技加持、品种改良、技术传承,到如今的公司+合作社+互联网的创新模式,以及农文旅融合、产业链支撑。其中,金融机构提供的助农贷款、农业保险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为推进城乡联动战略落地,强化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在清徐县量身定制了特色场景“葡萄贷”。
  武巧平坦言,现在各级政府的扶持力度非常大,从建设日光大棚的专项补贴,到低利率的资金保障、农业保险等,叠加的惠农政策为葡萄种植户提供了绝佳机会。
  汾河贯穿全境,加之多元的地貌,赐予了清徐优质的水源和丰饶物产。除了葡萄,清徐还是酿醋原料——红高粱的天然优质产区。受益于此,清徐成为全国四大名醋之首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国醋都”。
  千年汾河,奔流不息,润泽了人杰地灵的三晋大地。
  2000多年前,当葡萄北迁清徐时,汉武帝刘彻曾在汾河泛舟,留下“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的千古名句。
  如今,汾河百公里中游示范区项目已南延至清徐县境内,一泓清水旁,三晋母亲河依然润泽着清徐这片沃土。